的几次升空飞行试验,都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并未向所有人公开,但是杨振麾下的许多高层将领都是知道这个人和他所掌管的事务的。
现在杨振突然把这人加了过来,在场诸将里心思转得快的,已经恍然明白,自家都督这是准备动用这一支压箱底的力量了。
“今日之战,我军损失不小,这一点毋庸讳言。但是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与清虏攻防易位的结果。若是我军在城上主守,清虏主攻,那么处在上风的绝对会是我们,同时清虏的损失一定比我们大的多。”
杨振先是宽慰了在座的几位将领一句,然后接着说道:
“所以诸位不必妄自菲薄,其实,清虏新造的重炮,性能未必真的超过我们的重炮多少。它们之所以能够给我们造成这样的损失,我看主要是因其居高临下,在射程上面占了相当的优势。
“当然,我军重炮阵地后撤之后,对辽阳城墙的威胁必然会有所减弱,但是,我军还有飞行队这个杀手锏。清虏重炮可以居高临下,但却无法对空开火,我们完全有能力将更多更大威力的开花弹源源不断的送到敌人的头顶上。
“到那时,清虏守军在辽阳城内就算有再多的新款重炮,也将无济于事,何况他们根本没有多少新款重炮。”
杨振这番话说完,在座诸将因为白天攻城受挫导致的那点低落情绪,很快消散了一大半。
回想起最初见识到蔡永芳指挥的飞行队升空演练之时那种被震撼到的感受,他们许多人已经可以想象飞行队飞过辽阳城上空并往下丢炸弹的壮观场景了。
他们甚至都可以预见,当辽阳城内的清虏守军见识到从空中飞过城头的金海镇明军飞行队时会是怎样的惊恐万状了。
“蔡永芳!”
“卑职在!”
“如果给你们两天时间,你们飞行队能够组装出多少架热气球?”
“卑职这几个月备下了足够的物料,两天时间的话,应该可以组装出六架来。”
“那好,那就先组装出六架。你们飞行队凑得出六架热气球的飞行员和空中掷弹手吗?”
自从去年九月,蔡永芳率领的飞行队在西海大营飘飞升空成功以后,杨振就毫不犹豫的把蔡永芳及其麾下有能力操作热气球飘飞升降的飞行队员们,统一称呼为飞行员了。
并且在征东军和金海镇的津贴补贴制度里,专门为他们增加了一种飞行员补贴和战时飞行津贴,其中战时飞行津贴与战时补贴是可以累计叠加的。
目的就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军中将士踊跃加入飞行队,要么成为胆大心细能够操控热气球飞行的飞行员,要么成为升空后腿不软手不抖训练有素的空中掷弹兵。
不过,杨振也曾了解过一些飞行队的情况。
尽管新组建的飞行队有着高于金海镇其他兵种如火枪兵、炮兵、掷弹兵、骑兵、水师等津贴、补贴,但是由于它是个新事物,其招募结果远不如预期。
总的来说,前来应募学习制作热气球的“学徒工”很多,但是应募“飞行员”和“空中掷弹手”的特别是恰好适合飞行的则是少之又少。
一方面,飘在天上的感觉虽然刺激,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脚踏实地更能给人安全感。
别看西海大营的热气球飞上天的时候欢呼叫好的人多,但是真要让他们上去升到几十丈的空中,他们却未必肯了。
另一方面,由于蔡永芳他们新搞出来的热气球载重相对有限,所以对升空人员制定了相当严苛的标准。
比如身高,蔡永芳按照自己和飞行队成立时原班人马的平均身高,定了个身高五尺左右的标准,约合后世一米五多一点。
虽说明末战乱饥荒不断,一般成年男子身高都不太高,但在以北方汉人为绝对主力的杨振军中,想找一米五左右的成年男子也不太容易。
因为不论是杨振,还是杨振麾下各路将领,在扩军招兵的时候,都是优先挑选身材高大身体强壮的青壮从军,根本没想过后续会有一个专收身材矮小的飞行队。
而且除了身高,蔡永芳按照自己和自己原班人马的平均体重,也定了个体重不能超过八十斤的标准。
明朝的一斤是“十六两”,比后世的“五百克”一斤要重两成左右,所以明制八十斤约合后世的九十五斤左右。
这样的体重标准,按理说在明末这个时代属于比较常见的类型,但是杨振的军队又是一个例外。
因为杨振的军队真正吃不饱饭或者挨饿的时候并不多。
他们吃的可能不算好,都是粗粮,但是吃饱饭是没问题的。
加上移防到金海镇后三面环海,水师也逐渐强大起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