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锥也走了,他原本是想留下来住晚的,但是听闻晏季匀也要留下,他就不想留了。只因,晏季匀有水菡为伴,而他自己却是孤身人,何必去看人家夫妻秀亲热,省得找刺激。
宗祠外的院子里,晏季匀和水菡在树下目送晏鸿章等人离开,望着逐渐远去的身影,似乎能看到有人在频频回首看向这边……是晏锥。他忍不住回头看了好几次。看那树下的对男女,真像是对恩爱夫妻了,两人经过这次祭祖,再经过在这住晚,感情应该会有所增加吧,水菡又次地得到了晏季匀的疼爱,她今后还会像以前那样开心地笑,她不会再郁郁寡欢了……
告别了看守宗祠的老人,晏家所有人,除了晏季匀和水菡,其他都原路返回了,这次祭祖顺利jié shu ,似乎还连带出某些出其不意的效果。对于晏季匀和水菡来说,这趟来得太值了。
在城市住久了,来到这乡野山村过过农村的生活,其实也算是种享受,能让你的心灵放松,犹如在经历次美妙的旅行。
宗祠后边紧邻着的是座两层高的房子,看守的老人是晏家的远亲,夫妻俩都住在这里,已经有好些个年头了,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跟村子里的人也亲如家。
在这里专门备有客房,有时晏家人前来祭祀时,有人想要在这儿体验农村生活的,就可以住在客房里。就连晏鸿章有时也会来住上yi zhèn 子。
说是体验农村生活嘛,那就不会有像晏家别墅样的配套设施了。就跟普通的民居差不。
房间里没有空调,没有网路,只有简单的家具,摆设也是十分单调。厨房没有抽油烟机,是农村过去使用的大灶台,上边口黑漆漆的铁锅jiu shi 用来炒菜的,门口有个磨子,如果遇到hé shi 的季节还没自己磨豆花吃。
这不是晏鸿章吝啬,而是别有深意的做法。直以来,自愿来看守宗祠的晏家远亲,都是不会亏待的,并非是刻薄才给住这么简陋的地方,是希望晏家人来宗祠住的时候能够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中反省自己,知道今天晏家的辉煌来之不易,不忘晏家的本源是祖上从农村发迹,步步经过代代人的努力才成就了如今的晏家。
住的地方如何,水菡和晏季匀都不在意,两人只觉得在这种地方呆着特别舒坦。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入眼尽是大自然的景象,没有高楼没有汽车没有雾霭……回归纯朴的生活,心灵会得到种奇妙的慰藉。尤其是,有晏季匀在身边,水菡脸上直都洋溢着笑容,小嘴儿没合过……
想想也是,两人从住在起开始到结婚,很少起出门,至于游玩,是次都没有过。能和他在这里手牵着手走在乡间小路,水菡觉得,世界都是彩色的,农田山野都是春意盎然的……尽管这是冬天,有了他的温暖,切都是美的,暖暖的。
在山路转了圈回来,远远就看见房子上头在冒着炊烟,是到是晚饭的时候了。
水菡说,她想要吃井水煮的粥,还想要吃晏季匀炒的菜……
这小小的要求对她来说都是弥足珍贵的。晏季匀现在抛开了对水菡的误解,失去沈云姿的痛苦也被无形中化解了不少,自然心情大好,爽快地答应炒菜。
简单的家常菜才是令人倍觉温馨的。晏季匀dǎ suàn 炒个芹菜肉丝。水菡很爱吃芹菜,以前晏季匀时常笑她太好养活了。
看守宗祠的老人也年过六十了,两鬓斑白,但身体精壮,精神矍铄,长期在这农村干活jiu shi 等于在锻炼身体,老人显得比同龄人健康。
看着晏季匀和水菡在坝子里择菜,老人颇感欣慰地暗暗点头……难得晏季匀这么个大总裁,点都不像是某些富二代那么娇生惯养。看他择菜的样子,明显是很有经验的,他还会下厨炒菜,这是难能可贵了。老人想起自己如果没记错,晏季匀的父亲,晏展松,像晏季匀那么大的时候,据说是连厨房都不会进的……
“大少爷……”
晏季匀怔,即刻回道:“三叔……您别这么叫,叫我名字就行了。”
“三叔”虽是远亲,但也知道晏季匀在晏家的地位,见他能对长辈这样有礼貌,内心也是yi zhèn 赞许。
三叔在板凳坐下,瞄瞄水菡,再瞅瞅晏季匀,黝黑的面容上露出憨实的笑意:“在这儿还习惯吗?会不会觉得冷,房间里我zhun bèi 了两个热水袋,水菡可别冻着了,她身子得顾着才行,这里不比晏家别墅,没空调,你们晚上睡觉注意盖被子,别感冒了。”
“谢谢三叔,我们会注意的。”晏季匀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