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之代赶到罗山大殿,已是黄昏时分。
她在暮霭中向不远处高高矗立的罗山大殿看去,发现这座具有东方色彩的宏伟建筑正沐浴在浓重的霞光里,显得格外庄重、金碧辉煌!
而她要寻找或者要诛杀的俩人皆在这座古堡里(上峰电令韩青云也属诛杀之列)。于是她一边派出人员去摸清大殿外围的戒备情况,一边让部下稍事休息,检查装备,作决杀前的最后准备。
晚霞渐渐在西方山巅处消逝,罗山大殿渐渐溶入黑暗中。周围一片寂静。
突然,罗山大殿上灯火瞬间通明,那光亮耀入半空。
怎么回事?情况有变!一一是不是他们的行动已然暴露?林鑫儿有了准备?
千之代举起望远镜,却发现刚才自己犯了一个不应该犯下的错误:那些灯笼!
她刚才是看到了那些灯笼,却误认为是中国人新年时挂起的灯笼!
中国人有全年挂灯笼的习惯一一不不,在千之代看来,这是中国人一种懒惰的表现,他们在新年时挂起的灯笼,从来不摘下来,一直要等到来年的新年才把旧的换下,挂起新的。
中国的诗人王安石把这种懒惰的表现美其名曰:总把新挑换旧符!(虽然灯笼不是桃符,可其行为一样。千之代这样认为。)自己就是把那些灯笼误认为是旧年的灯笼,还忽视了在其它地方悬挂的灯笼。
作为一个老牌特工人员,这是不能容忍的行为!千之代在心里狠狠地责备自已。
“中佐,绝妙的时机!绝妙的时机啊!”静智子跑来向她报告。
静智子是她手下最得力的一个干员,最大的优点是清纯、忠诚;最大的缺点是缺心眼,做事大大咧咧。
“静智子,那些灯笼是怎么回事?”千之代问道。
“刚打听的消息,今天晚上是林鑫儿和封天宇结婚的日子,整个罗山大殿都沉浸在婚庆的喜悦中。”静智子笑着答。
“那日,竟有这种巧合的事?莫不是支那人的诡计?”千之代蛾眉耸起,凤眼微眯。
“中佐,四门皆无岗哨,前庭、后庭,花园中,假山里,凉亭处无不彩灯高挂,照得如同白昼。”又一个手下来报告。
这种反常的现象让千之代陷入沉思。俄顷,她发出一串冷笑:虚张声势,搞空城(殿)计是中国祖师爷诸葛孔明的拿手好戏。可惜我是大日本帝国的千之代,而不是中国那个糟老头司马懿。
“中佐,动手吧!”静智子跃跃欲试。
“再等等!看他们还有什么新花样?”千之代放下望远镜,说,“静智子,继续观察!”
大殿里,喜庆的声浪不时传出来,让别动组这些远途奔波、风餐露宿的帝国队员饥肠辘辘,口涎连连。
突然间,有一个手下跌跌撞撞赶来报告:“中佐,不好啦!不好啦!支那人派出了岗哨,还有巡逻队。”
静智子问:“中佐,是不是我们暴露了?要我说,刚才就应该发动进攻!”
千之代又冷笑一声:“这不过是故伎重演,是他们色厉内荏的翻版。静智子,命令:按原定计划,开始进攻!”
千之代的既定作战计划是:别动组南北夹击,她和静智子中间突破。
千之代的这个别动组个个都具有独立作战的本领,听到命令,他们分别扑向南北两门。
千之代几乎是在同时,向静智子挥了一下手:走!带头向大殿扑去。
大殿里,婚礼己经接近尾声。
这得感谢千之代,在第一时间,她没有发动进攻,给了婚礼足够的时间。如果她在发现零防备的情况下就立即进攻,那这个婚肯定是结不成了。
这是韩香云的安排,是她借用了诸葛孔明的空城计,让千之代有了短暂的迟疑。
因为她知道,任何人在情况不明之时,都会有一个判断的过程,不管这个判断的过程正确与否,都会给自已赢得一定的时间。
婚礼上,林封氏端坐在上座,韩青云在边座。本来林老夫人也要韩青云与她一起上座,被韩青云谢绝了。韩青云说,她与鑫儿姊妹相称,绝无坐上边的道理。
这次林封氏没有坚持,在边上给她安了个座。
何郎中主持了婚礼。
封天宇、林鑫儿身穿婚礼服并排站着,等待仪式的开始。不知是谁出的馊主意,新郎倌竟是长袍马褂,还戴一顶瓜皮帽。而林鑫儿则是一身大红一一红盖头,红衣红裤,还有一双红色的绣花鞋。
“一拜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