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走进院子里,陈阳顿时觉得这个其貌不扬的小院,里面……也是其貌不扬。
院子西面种了一畦蔬菜,东边则架起了土灶。
这种土灶跟陈阳平日里在乡下看得土灶不太一样。
砖砌、外表贴了瓷砖,两个炉膛上拱下方,在炉膛上方还有青砖漏雕人物,细细打量,是一个戴着手铐的小人。
“这是伊尹!”
突然一个声音从陈阳身后传出,吓了陈阳一跳。
陈阳转头看去,正是师傅吕小燕。
就在陈阳转身想跪下给师傅磕头时被吕小燕拦了下来:“上次在鸿运楼磕过了,时代变了,咱爷们也别讲究了!”
陈阳笑着赶紧将手里的酒摆在廊檐下面。
吕小燕看了一眼笑道:“有心了!洋河名酒,绵柔清冽,最适合佐以淮扬菜!”
陈阳不喝酒,也不懂酒,但洋河镇出名酒他还是知道的。
洋河镇在苏省宿迁,离淮扬菜重镇淮安不远,陈阳就想着淮阳酒配淮扬菜也算是相得益彰,没想到师傅收到这个礼物竟然非常满意,这也算是误打误撞上了。
这时吕小燕指着陈阳刚刚看过的砖雕考问道:“你知道这砖雕上的人物是谁吗?”
陈阳又看了看那砖雕,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吕小燕还没发话,师娘倒是先笑了:“以往你师傅从没教过徒弟这些,你要好好听,他对你希望很大!”
吕小燕闻言笑道:“去去去!把我今天叫你准备的东西拿出来!”
师娘也不答话,只是笑吟吟地走进了里屋。
“这是伊尹!”吕小燕看着那砖雕,神色很是恭敬。
“伊尹?”陈阳有些迷糊!
“对!”师傅严肃地点了点头:“这是咱们厨子的祖师爷!”
听到这,陈阳脑海中突然想起这个伊尹是什么人了。
伊尹是商朝的宰相,民间一直流传着伊尹由厨入宰的故事。
从史料记述中可知,伊尹先是当过奴隶的,这应该就是砖雕上伊尹双手被绑的由来。
据说伊尹幼年的时候寄养于庖人之家,得以学习烹饪之术,长大以后成为精通烹饪的大师。并由烹饪而通治国之道,说汤以至味,成为商汤心目中的智者贤者,被任用为相。
所谓的“五味调和”与“火候”传说都是伊尹发明的。
他“教民五味调和,创中华割烹之术,开后世饮食之河!”,确实可以称得上厨师这行的祖师爷了。
这时,吕小燕的声音又娓娓道来:“很多人觉得做菜是小道!”
“其实不然,圣人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可见即使是简单的烹饪中也藏有世间的至理。”
“举几个例子!”陈阳的第一堂课就在这锅灶前开始了。
“前阵子《舌1尖上的华国》你看过没?”师傅提问。
陈阳点了点头,“上面有句话,美味的食物来源于新鲜的食材!你说这句话对不对?”
陈阳又点了点头,这话没毛病。
吕小燕:“同样是红烧鸡块,冷冻鸡和新鲜鸡,味道大相径庭。这告诉我们什么?”
“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陈阳暗暗咋舌,这可是“习1大大语录”,师傅还挺与时俱进!
“再问个问题!”
“烹饪有一句顺口溜:“文火炖、中火煎、大火炒。”
“不同的菜品有不同的做法,用错了方法就做不出美食。同样,人生中遇到的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对症下药,用不同的“火候”去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快刀斩乱麻,雷厉风行、刻不容缓地去解决,否则就会“火烧眉毛”。但是在用“大火爆炒”的方式处理事情时,切忌急功近利。菜煳了可以重新做一盘,做人做事超出了底线、踩踏了红线,可就悔之晚矣了。”
陈阳听到现在发现,这个师拜得简直太值了。
别的师傅教你做菜,自己这个师傅不仅教做菜还教做人。
就像师傅说的,菜糊了可以重做一盘,做人做事要是出了问题,那可就迟了!
听到这,陈阳早没了之前拜师时的不情不愿,看着眼前严厉中带着和善的老头,他敬佩之心油然而生。
就在他还在细细品味师傅刚刚讲的道理时,师娘从门里笑眯眯地走了出来。
她的手里端着个篮子,陈阳看不到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