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居然没发现小林这样的人才,是我的疏忽啊。”
林安然对他不陌生,在铜锣湾村就见了几次。刘大同给人的印象是极和蔼的,见谁都三分笑,不管对方职位高低,一概显得客气,和李亚文不同,李亚文虽然只是区委书记,官架子却不小,而且说话喜欢粗声粗气,没刘大同那么斯文。
对于赵奎,林安然则是第一次打交道,毕竟是一市之长,没什么接触的机会。风传这人挺有才气,从前是一家大型国企的老总,后来调任到滨海市当市长,在搞经济方面有一手。
滨海市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就是赵奎的杰作,从上任第一天开始,赵奎就盯着钱凡的干扰,运用自己一切能调动的权力,终于得到了国家的批准,把这块集中了滨海市所有优质工业的区域建了起来。
可以这么说,滨海市的所有能拿到台面的大企业,都在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其他县区由于受钱凡的支配,都在轰轰烈烈搞农业,搞畜牧业、水果种植、家禽养殖之类的东西,唯独这位于临海区和东阳区之间的开发区,在全力发展工业。
这是赵奎自己的一块自留地,也是他的试验田。开发区集中了赵奎最信任的官员和得力助手,就连刘大同,现在也分管着开发区。钱凡之所以不插手开发区,也算是给了赵奎一点点喘息的空间,他也明白,做人不能太绝,赵奎好歹是个市长、市委的副书记,赶狗入穷巷对钱凡自己也是不利的。
赵奎人长得像个白脸书生,只不过已经是中年发胖,他比刘大同还年轻,个头比刘大同要矮几分,刘大同是工人出身,年轻时候卖力气干活,长了一副牛高马大的好身板。
秘书又进了办公室,这回手里拿了一杯茶,放在林安然面前,看了他一眼就出去了。
赵奎语气温和所:“小林,喝茶,别拘谨,就当是和长辈聊聊天好了。”
林安然当然不会拘谨,再大的官自己也打过交道,何况只是一个市长,他端起茶,喝了一口,夸道:“好茶,赵市长的茶好喝。”
赵奎哈哈一笑,对刘大同说:“我看小林是个人才,可用,你看,当着我们的面,还能开玩笑。”
刘大同目光在林安然李脸上身上不停来回打量,对赵奎的结论,他十分赞同,不住点头,甚至那么一瞬间想,自己儿子如果有这小伙子一半大气,恐怕也不用自己操那么多心了。
林安然知道赵奎找自己绝对不是只为了请自己喝一杯茶,于是干脆主动说道:“赵市长、刘副市长,你们找我,是为了开发区集装箱码头的项目审批?”
赵奎没料到林安然倒是直接得很,开门见山就把话挑明了,他略沉吟片刻,问林安然道:“小林,你对集装箱码头有什么看法?说说你的见解。”
在京城,林安然就预料到回来必须面对刘大同,早就找了相关的资料看了一次,况且他是本地人,对于滨海市的状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赵奎的集装箱码头项目其实很有必要,目前滨海市港务局一共有四个区,分布在不同的地域,偏偏新建成的开发区里没有港务局的码头,而且现在港务局的码头一般都是散料码头和矿石码头,没有一个规范的集装箱码头。
对于承载着滨海市招商引资重任的开发区来说,一个优质的集装箱码头显然是非常需要的,不但能降低物流成本,也能让开发区招商引资的硬件建设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林安然把自己这些想法一一向赵奎和刘大同阐述,从航道分析到港口基础条件,再分析到集装箱码头的意义和作用,把两个市长说得不停点头。
等把这些都说完,赵奎一拍大腿,说:“人才!如果我们滨海市干部队伍每一名干部都有小林这样的水平,我看滨海市用不了五年就能重新夺回全省经济前三甲的位置。”
刘大同说:“小林,你现在在政法委,我看是有点浪费了。有没有意思到新的岗位上锻炼一下?”
意思已经相当明显,赵奎肯定和刘大同商量过,如果林安然是人才,就要拢络到自己这边,为自己的经济发展大计发挥作用。
这种机会当然是千载难逢,对林安然来说,政法委的工作确实虚了点,但刘大同和李亚文是死对头,自己如果接受了刘大同的建议,那么等于和李亚文从此分道扬镳了。
见林安然不吭声,赵奎说:“小林,听说最近你要到党校参加培训,培训完了后,按照规定是到临海区的街道挂职的,但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安排你到开发区的鹿泉街道,任副主任实职,不用挂职回来再等安排。”
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