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东海竖起指头虚点几下,戏谑道:“你看,你看!商人就是商人。一说利字就闪烁其词。有就说嘛,我又不要你们亏本,优惠点点就可以了,我和安然团购,一人买一套。”
林安然虽然没想好买不买房,不过觉得尚东海和王勇说得也有道理,开发区离临海毕竟有十多公里距离,天天开摩托跑来跑去确实不方便,尤其有时候要应酬,喝了酒开车更不方便。想到这里,便不开口,看王勇怎么答复。
王勇摇摇头说:“我们家规矩很清楚,不是我自己的项目我不能插手,最多说个情,而且能拿到的折扣肯定不多,要真想买便宜的房子,得亲自问我妈去。”
林安然听了就笑,王勇说的是实话。王家家大业大,李秀珍不得不把好关,既不能得罪人,又不能谁都随便给人情。没哪个商人是不吝啬的,大方只是看人而为,有用的,自然给的人情折扣就大,没利用价值的,找个委婉的借口推辞掉就可以了。不然是人都来说情,也确实顾不过来。
尚东海对林安然说道:“他家那个项目不错。开发区武装部要建宿舍楼,出地,他们家出钱,楼建好了一人一半,我了解过,那里的面积都很大,都过百平房,地段也好。你不是要找王家老佛爷谈服装城店铺的事情吗?我到时候和你一起去,顺便问老太天讨个人情,一起买个房子好了。”
林安然说:“听你们这么一说,我倒是没什么不同意的理由,不过我现在一穷二白,说是有奖励金,还没拿到手呢?”
尚东海伸手拍拍他肩头,说:“只要你小红姨的资金和王家的资金到位,在外经局那边备了案,就可以另一份奖励申请表,钱会分两次给你,项目动工一次,项目结束运作后一次。”
他在财政局上班,奖励金都由财政拨发,所以很清楚运作程序。
林安然点点头,说:“那就听你们俩的。”
第213章布局
月底了,求推荐票和月票啊!有的看官请投一下!谢谢!提醒看官们,尤其是手机端的看官们,如果喜欢本书请记住收藏进书架,今天官文类别又有两本被屏蔽,我也不担保还会不会被屏蔽!写官文,太难受了,步步雷区!
——————————————————————————————————————————
刘大同走进赵奎的办公室时,后者在办公桌后冲他招招手,示意他在沙发上坐。然后摘下眼镜,慢慢踱了过来。
最近赵奎心情很好,钱凡病了,滨海市权力格局显然有些松动的迹象。以往站在钱凡一边的常委们最近对赵奎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从前研究任何一项工作,都习惯性都要先看看钱凡的态度,现在钱凡人不在了,即便是抱着反对态度,也闷声保持缄默。
十一位常委里,只有一位常务副市长赵云亮是赵奎的支持者,余下人里,其中一位是军分区政委罗平,基本很少参与地方事务;纪委书记廖柏明和组织部长钟山南俩人是中立派,剩下的都是钱凡的人。
最近赵奎频频对这俩人示好,廖柏明和钟山南都是党委线的领导干部,以前想接触都没机会,况且钱凡盯着,廖柏明和钟山南都不愿意搅进俩人斗争的浑水里,刻意对赵奎保持着距离。
如今赵奎临时主持党委工作,名正言顺可以让他们到自己办公室里谈事,接触也多了起来。
赵奎懂得怎样在细节上施恩惠。廖柏明的儿子大学毕业,赵奎主动提出让他到政府办工作。对于干部子女,安排进体制子承父业往往是铁板钉钉的事,图个实惠就去财政局、税局之类的高福利单位;若图前程,两办和组织部是不错的选择。
钟山南的女儿钟惠,赵奎亲自点名让组织部副部长陈永年安排参加近期的科级干部培训,打算明年换届之后安排担任组织部中层干部。陈永年对钟惠其实早有擢升之意,无非想让钟山南承情,赵奎不过顺水做人情。
就连钱凡派系的副书记何润泽、宣传部长乐玲之流,赵奎仿佛忘了从前的不快,工作上有商有量,私下偶尔也寒暄几句家常,嘘寒问暖显得关心备至。
和赵奎一样高兴的当然是刘大同。他很清楚这一次是绝佳的升迁时机,只要把握好了,明年换届有很大的机会能挤进滨海市的权力核心。
赵奎的秘书进来倒好茶,转身出去,走的时候看了赵奎一眼,后者微微点了点头,秘书心领神会,出去的时候把门也带上。
刘大同过来是汇报开发区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的进展情况。自从赵云亮身体垮了之后,刘大同就全盘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