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他家的日子就起来了。abcwxw.com据说赵清家是有家底的人家,当初之所以到这里定居,是为了躲原籍的是非。自当上村长,公正无私,不偏不倚,很是受村民爱戴。现在他家有三十亩地,都是好良田。赵清有两个儿子,三个孙子,一个孙女。长子赵振友一儿一女,在家种田,顺便孝顺父母。次子赵振民两个儿子,在县城里开了个杂货铺。三个孙子都在城里的私塾念书,家里就一个孙女,比李紫玉小一岁。随着孙子孙女都长大,赵家又盖了东西厢房各一边三间,所以,赵家很宽敞。一大家子十口人也没分家。赵家老两口子住在东三间房的东屋,李紫玉她们去的时候,赵家的两扇大门有一个门敞开着,李紫玉带着小山走了进去。
刚进院子,正在院里扫雪的赵大婶吴氏就热情地迎了上来:“小玉和小山来啦,快屋里坐。”
李紫玉带着小山礼貌地打招呼:“大伯母,您扫雪呐?”
“嗯嗯,这不看着雪停了嘛,打扫打扫。你们找你爷爷有事儿吧,你爷爷在屋里呐,去吧。”
“大伯母您忙着,我自己去找爷爷。”
李紫玉带着小山刚要进屋,赵清的声音就从屋里传了出来:
“小玉来啦?快进来。”
“哎,知道啦。”李紫玉答应着走进了屋里。
赵清的老伴儿李奶奶慈眉善目的坐在炕头上,见李紫玉和小山进来,就拍拍炕头,笑眯眯的说:“外头冷吧?快上来,暖和暖和。”
“奶奶!”李紫玉和小山礼貌地点头行礼。
赵清拿着旱烟袋摆摆手:“坐吧,咱们乡下人家,哪那么多礼数。”李紫玉和小山依言坐在炕沿上。
李紫玉看着赵清,开门见山:“爷爷,我想把三间房都修修,您看需要多少钱?”
赵清沉吟着:“大冬天的活计不好干那。你是咋想的?是想全推了重盖,还是只修房顶?”
“当然只修房顶,”李紫玉说道,“爷爷,是这样,您看我们就三间房,塌了两间了,就一间能住人。我是这样想的,先修西屋,将西屋搭上炕,堂屋搭上灶台就和东屋似得。西屋修好后,再修堂屋。这中间把西屋炕烧干了能住人了,堂屋也就快修好了。最后修东屋,您看这样成吗?
第九章 积极筹备
更新时间2015-5-31 14:10:45 字数:3412
赵清磕磕烟袋锅,用嘴吹了吹烟嘴儿,点点头:“嗯,行啊,按你说的办。这样活计就是费点事,你还得搭炕不是,先修西屋房顶,再搭炕。材料......我给你踅摸踅摸。”
“爷爷,都需要啥材料?好不好找?”李紫玉心里没底,毕竟还没有冬天盖房的。
赵清摸索着装了一袋烟,小山赶紧用旁边的打火石点上。赵清吧嗒了几口,喷出了几口烟,满足的吸了口气。
旁边李奶奶瞪了老头子一眼,想说什么,又忍住了。当着后生晚辈,她得给老头子留点面子。
李紫玉笑眯眯的耐心的等着。
赵清过足了烟瘾,才咳嗽了一声,说:“材料嘛,这大梁得需要三根儿,椽子需要的数量大,也不能太细,大概得一百来根吧。茅草和泥好说,从你家坡下的河边取就行,那儿没冻。就是搭炕的土坯砖不好找,上着冻,也不能脱坯,只能各家踅摸踅摸。”
“那这木料......该去哪买?”李紫玉知道,虽说山上有的是木头,但冰天雪地的伐木不说不方便,木头也是湿的,得买干木头。
“这个不发愁,何世贵家就有,木料都从他家使就行。”赵清又抽了口烟,看了李紫玉一眼,接着说,“丫头啊,虽说是修房子,可这花钱也不少哇。要是银钱不凑手,爷爷这儿有,你安心修房就是。”
“不不不,爷爷,修房的钱我有,不用您出,等不够用了再和您说。爷爷,我不会和您客气的。”李紫玉赶紧说道。虽说有可能赵清说的是客气话,但她心里还是热乎乎的。
“活草泥还得使不少米汤呢,到时候儿得用一口锅专熬,”李奶奶在旁边插话。
“米汤?”李紫玉赶紧点头,“奶奶我记住了。”
李奶奶又说道:“你呀肯定不知道咋熬,到时我让你大伯母帮你去。”
“哎!奶奶谢谢你!”李紫玉真的很感动。这个世上都说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对于她们六个孤儿来说,任何一句暖人心的话,都足够她们记一辈子。
小山眼里也闪烁着激动地光彩,今天的事,让他冰冷、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