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开始在院里搭土灶,也就几分钟的时间,土灶就搭好了。aitingxiaoshuo .com询问了李紫玉的意见,将堂屋里北边的锅起了出来,安在院里的灶上。为怕东屋里炕凉,李紫玉将锅盖原样盖好,拿油布盖严实,把两个灶口都堵上了。
何大山又带着傅云山并一个小伙子回去拉木板和木桩,要在房子的前后两面搭架子,最少搭两层架子,方便各种材料的运输。
有个小伙子抄起扁担,挑着水桶去小河挑水。就是和杨婶开玩笑的半大小子。李紫玉问了杨婶,才知道是村西头的郑友德家的,小名嘎子,大名郑东旺,今年十五岁。郑友德因病还在嘎子五岁时就去世了,现在嘎子和他娘相依为命。李紫玉暗暗记下了他的名字,是个眼里有活计的,会来事儿还勤谨。
王春秋这时带着几人正在捋茅草,根部一绺一绺的弄齐整,然后再浸在水里。这个应该在昨夜里就弄好,这样茅草才浸得透,今天才好用。李紫玉家就几个孩子,她们不懂这些。再说茅草是今天才割得,咋着也来不及。幸亏刚下了雪,茅草长在河边,本就是湿的。
等扛着高粱杆的小子们回来,他们就开始扎高粱靶子。
李紫玉把新买的高粱米拎出来,小花娘、杨婶、小花和李紫玉就开始点火熬米汤。不一会儿,米汤熬出来,小伙子们就开始活泥浆。
这时,西屋和堂屋房顶已经拆完了,废木料、废稻草和一些干碎泥土,被铲倒了院里。几个勤谨的小伙子用竹筐担到了山坡下。房前屋后都搭好了两层的木架子,泥浆和茅草也都放在了第一层木架子上。何世贵、何世祥和王瑞庆带着赵振友、赵振民,并几个大小伙子,赵清也相跟着,开始上梁和上椽子。这个泥草房必须先上梁和椽子,然后才能铺高粱杆、茅草和泥浆。小山见姐姐那他也帮不上忙,就跟着上房梁的进屋了,一看,真是让他大开眼界。
大梁和椽子都先用木楔固定好,再用铁丝缠上,下面的人踩着搭好的架子,根据需要依次往上递扎好的高粱靶子、茅草、泥浆。把高粱靶子先用铁丝扎牢,就开始铺茅草。铺茅草是个细致活儿,也是个技术活儿,不懂行的伸不上手。何世贵和何世祥哥俩负责一南一北,将吃透水的茅草大头朝下一层压一层。他们压一层茅草,压一层泥浆,再压一层茅草,再压一层泥浆,如此,一而再,再而三,根部朝外,尾部朝里,逐步向上铺起。将屋面整的像是层层梯田,一波一波,一浪一浪,最后屋面上整个一平面,看不见一丝倒戳的草尖。
小山吃惊地瞪大了眼睛,说不出话来,其他人却是习以为常的样子。
西屋的房顶用了也就一个时辰,就铺好了。李紫玉吃惊的跑进西屋,发现房顶呈人字形。上面一根粗粗的房梁,房梁两侧是粗细均匀的椽子,椽子的缝隙就是密密的高粱杆。整个房顶整齐、漂亮,屋里散发着高粱杆、茅草、泥土的混合气息,却让李紫玉觉得是世上最好闻的气息。
赵清看看时辰,已经到了巳时中了,于是宣布收工。
李紫玉忙忙的进屋取水取碗,想让大家喝完水再回家。赵清摆摆手示意不用忙活。就领着大家往外走。
李紫玉忙把他叫住,让赵清记住今天来的人名,毕竟她人都认不全。赵清答应了。
小花娘、杨婶和小花也告辞走了,李紫玉感激得连连道谢。李紫玉看着远去的一群人,心里是从未有过的充实和感恩。
第十三章 修房啦(三)
更新时间2015-6-4 14:41:25 字数:2325
李紫玉带着弟妹们简单的吃了早饭。加了盐的糙米粥配着杂面饼,还有所剩不多的狍子下水肉,姐几个吃的香甜又满足。桌子上还有一盆高粱米饭,这是熬米汤剩下的。李紫玉打算明天再吃,她从来到这里还没吃过干饭呢。吃饭后,让几个小的在院子里,撒了会儿欢儿,小孩子还是多多活动活动比较好。小武带着两个小的满院子的乱跑,直到看着他们脑袋上见了汗,李紫玉才把他们又轰进了东屋。嘱咐小文看好他们,关紧屋门。她和小山来到院里,等待着待会儿来干活儿的人们。
巳时末多一点,干活的人陆陆续续的都来了。
何世贵带着两个儿子大山和大海先到了,李紫玉和小山赶紧上前打招呼:“贵伯伯!大山哥!大海哥!”
何世贵笑的爽朗:“哎!乖丫头,乖小子,不错,将来定是有出息的孩子。”声音里带着真心的关切。
接着,何世祥父子三人、老村长父子、王瑞庆父子三人、魏启斌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