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依赖他们支持。”
“想削弱他们的权力,能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就只能靠分封自己的亲信和同族前往各地,依赖手中的兵权,对各地的世家大族施以直接或者间接的威胁,这种情况下就能迫使世家大族接受由朝廷所颁发出的政令。”
“三则是也可能抱了一丝侥幸,毕竟在此之前,真正意义上由诸侯王掀起的叛乱,也只有汉朝的七国之乱,并且很快就被中央朝廷剿灭了,因此认为诸侯王的叛乱根本不值一提。就算发生,也能轻松扑灭。典型的觉得别人行,我也行。”
“要知道,汉初的七国之乱,已经离晋朝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了。这么长的时间跨度,很容易让人忘乎所以。就更不要说春秋时代那么遥远的事情了。”
“分封制的危害在司马氏面前被他们全部忽略掉了,一心只想着如何巩固自己的皇权。而曹魏的崩盘又是最好的例子,大肆打压宗室使宗室无力,晋武帝唯一能参考的对象就是眼面前的曹魏了。”
“但凡开国之君都是下意识的总结前朝的过失。就如同高祖一般,说出了秦亡于孤立无亲,危弱无辅。这就是高祖对秦灭的总结。而好巧不巧,晋武帝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曹魏看上去和秦类似的情况,也属于亡于孤立无亲,危弱无辅。”
“只不过曹魏和大秦的区别就在于,曹魏是自废武功,打压宗室。而大秦却是国策,郡县制下无分封。这也就是淳于越所说的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
“以上,就是晋朝设立分封的原因。而之后的事情,想必先生都知道了。一场八王之乱,把华夏带到了万劫不复的境地。而这一乱,就是将近三百年。直到隋文帝杨坚建立大隋,华夏才重归一统。”
“这三百年间,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多少妇孺无家可归。又有多少将士埋骨沙场。仿佛历史又回到了那个日夜征伐的春秋战国时代。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晋武帝。就是的分封制。”
言及与此,夏文雨露出一阵悲凉的神色。华夏历经磨难。多少次险象环生。才从这茫茫的历史车轮中侥幸而出。一次次浴火重生。又一次次堕落沉沦。
要不是天佑华夏,每每危难之际,都有人挺身而出,救万民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一时间,无数英雄人物的画面在夏文雨心头略过,不由的让她感慨万千。
五千年的风风雨雨,真的不容易啊。
这就是学史人的悲哀。明知道以史为鉴。但后人往往都是忘乎所以。一次次犯着同样的错误。历史给人带来的唯一教训,就是没有教训。
伊辉此时也是心有所感,一下就发现了夏文雨情绪上的低落。
他也是个华夏人,自然也是感同身受,于是轻轻抱着夏文雨的肩膀,轻拍了几下安抚起来。
王云和冀元亨此刻也是满脸严肃,都沉浸在这浩瀚的历史中不可自拔。
他们也是华夏人,自然听懂了夏文雨话中那份悲凉之意。尤其是想到大金和蒙元对汉人的欺辱,就感同身受。
一时间全场寂静无声,落针可闻。
起初王云还存在着考校和探底的心思。但经过夏文雨这一番论述后,便再无此念。
探底?这还用探?能有这才学的,能是一般的百姓?没有丰厚的家学底蕴怎么可能教出一个如此惊才艳艳的历史大家出来?
考校?别逗了。王云自认为自己的才学过人,二十五岁就进士及第。这个成绩,无论放到哪个朝代都是天才一般的人物。
但和眼前这位女子比起来,其他的学问不敢说。仅这史学一道。便让他望其项背。恐怕是他这一辈子都无法追赶的存在。
他出这个分封的题目,最初也有为难之意。但现如今看来,还是自己小觑天下英雄了。
想到这里,王云恭恭敬敬的站了起来。先是认真的整理了下衣冠,然后对着王云行了一个弟子礼。
“先生大才,可为我师。弟子王守仁受教了。”
此言一出,轮到伊辉和夏文雨傻眼了。
两人猛的站了起来。伊辉颤颤巍巍的指着王云道:“王。。王。。王什么?你说你叫王什么?”
“伊兄恕罪,在下王守仁。”
“你。。你不是说你叫王云吗?怎么又成王守仁了?”伊辉眼睛睁的老大。实在无法想象面前这人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王阳明,儒家圣人。心学的开创者。
王守仁微微一笑,答道:“王云也是在下。只不过乃是在下乳名。六岁后家父便为在下改名为王守仁。”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