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没声儿,听不见到底说些啥。”
“不过据口形来看,最后那几个字似是……‘遵旨’之类的?”
“遵旨?!”
“遵何法旨?”
“此非紧要之处,关键是那魔头如今无异于‘天尊钦点’啊。”
“那以后还怎么奈何得了他?”
此时此刻,与神照峰上的情形如出一辙,天下道门俱泛起类似的风言风语,虽与实情风马牛不相及,却如瘟疫般止不住疯传开来。
而远在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太清道人福至心灵,猛然间回过味儿来,顿不复先前慈眉善目,转而一副懊悔面色,“不好!一时失察,竟被那孽障摆了一道!”
“道兄此话怎讲?”两位天尊异口同声惊问。
“之前判断,——沽名钓誉也好,造势施压也罢,固然不无道理,却远未切中要害。”太清道人神情凝重,“其真正目的恐在于……欺世盗名。”
“盗名?”
“借谁之名?”
“假吾辈之名,假天命之名,”道人一口咬定,“行走天下。”
“意即扯大旗做虎皮?”
“那孽畜想‘代天巡狩’?!”
“他一度宁折不弯,偏在广开画幕后言听计从,——乃近于奴颜婢膝。”太清道人侃侃而谈,“看似谦恭至极,实则混淆是非,做给人看罢了。”
“即是这般,如何就欺世盗名?”
“道友怎还不明白?”
“天下玄门必因此误以为他与吾天命相交甚笃。”
“也就是说……打狗看主人?”玉清子经此提点,总算后知后觉,“今后有人若觊觎他身上那些宝贝,便不得不顾及我三个的颜面,下手之前势必反复斟酌,终不免投鼠忌器?”
“难怪画幕无声亦可,原是为了掩人耳目。”上清道人点了点头,不禁倒吸凉气,“好孽障!满肚子坏水儿竟比本尊还深沉。”
固非所愿,太清道人却也不得不承认——乃至称叹,“平心而论,此子大智近妖,漫说连续稍逊一筹,彼同侪之中更无望其项背者;纵如上界道德真客,怕也乏人可及。”
大抵从始至终未见外力干预,故此三位道者此番并谈非以神念相交,而是口说,其他人或许窥探不得,却一字不漏地落入了白胡子老头儿与虬髯客耳中。
老者将光溜溜的脑袋轻轻一歪,笑咪咪问:“你呢,是否如其所言,也未思虑至此?”
虬髯客面色微赧,道:“不敢有瞒老师,徒儿只以为小师弟此番‘平地起高楼’,两层已然了不得;不意这楼高耸入云,他竟立于天盖之上。”
“哈哈哈哈!”老者叉臂抱胸,仰天大笑,“就不打算夸夸为师?”
“老师慧眼如炬,烛照万古。”
“呣……没了?”
“老师驾前,不敢放肆。”
“你呀你!就是正经了些,还不够滑头。”老者望宠渡扬了扬下巴,眼中隐露追忆之色,“换小十三来,能一顿马屁将为师拍到九霄云外信不?”
“老师之言,我自不疑。”虬髯客话锋一转,“不过如此一来,小师弟处境堪忧。他三人既已参破个中玄机,势难容他,恐下杀手。”
“他们动你就动。”老者且笑且言,“毋须留手。”
“弟子斗胆,想来老师已然堪破所谓天命的出处了?”
“如所料不错,当是‘那一脉’了。”老者不自觉抬起头来,瑞珠而犀利的目光似能穿透无尽虚空,落在仙界某座隐秘山门前,“说起来也算得故人,——很久、很久以前的人和事了。”
且不言老者唏嘘,却说虬髯客一语成谶。玉清子又听两位天尊另行分解片刻,愈发动了无明三昧,止不住满腔真火从七窍中齐齐喷出,面色狰狞地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想你我成道迄今千载有余,纵是同境对敌,也未受过此般戏弄;教吾堂堂真仙,如何咽得这口恶气?
“此子假以时日必成大器,断不可留,今正该趁其羸弱扼杀于襁褓,永绝后患。”
言罢抬脚,玉清子作势瞬闪。太清道人心口顿时一阵突突,直觉着不妙,电光石火间忙一把掣住玉清子,厉声喝曰:“慢来!”见其不解,接着说:“吾心戚戚,似有不祥。”
须知道行越高,越能窥探天机,趋吉避凶,故而道人此番警兆绝非无端而起,由不得玉清子不慎重,当即收敛气势,耐住性子道:“烦请道兄指教。若不能消我胸中郁闷,休怪我不顾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