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些许日子,黛玉闷闷地在家里闷了几个月,过了漫漫的夏日。
胤禛倒是养成了习惯,晨间下了早课之后必到黛玉的潇湘馆用午膳,然后两个人便在书房一个看书一个抚琴写字,日子倒也清闲。
黛玉闲着又激发了她制冰的热情,遂又将“双桶制冰法”鼓捣出来了。
这法子原本是黛玉自己想着解自己暑热,还就此做了冰糕雪糕等夏日爽口的食物,结果连康熙也馋上了黛玉做的这些冰镇甜点,又让黛玉进宫专门做了两次。
黛玉便只得将这简单快速的制冰方法说与了康熙,康熙一听便来了兴趣,又招了几个内务大臣,一合计这制冰的法子不能白白浪费了。
应是成立一个官方制冰署,因着又节约了成本,这全国上下各地均成立了制冰署对各地方供应冰,这下用冰难再也不是问题了。
不仅冬天有冰用,一年四季都有冰用了,再也不用愁南方夏季无冰又炎热的问题。
且这条通路掌握在朝廷手里,这又成了给皇家赚钱的一条路。
康熙现在越发觉得黛玉是个宝,有取之不尽用不之尽之用处,又依着她献上的制冰法准备给一大堆的奖励。
这奖励还没想好,又传来江南等地夏日水患,却幸得早间就采用了黛玉的建议,林如海在江南福建两广等地都进行了红薯和土豆的种植,且又成熟得快,这次的水灾尽没有引起饥荒问题。
受灾的民众自己有吃的不说,各地还运了不少土豆救灾,算是完全不用愁灾民饥荒饿死人的情况了。
康熙一见林如海的奏折又是大喜,这一高兴也不知道如何给黛玉封赐,于是赐了不少东西,又是黄金又是东珠的,黛玉的身份越发尊贵起来。
当然各位阿哥们的封赏也少不了,这里边又有各位阿哥的些许功劳。
因着黛玉后面那三里地的试验田也有了不少收获,九龙战队又将各自负责的试验田成果报于了康熙。
最后产量最高的竟然是是五阿哥带的老十和老十四一队胜出,而三阿哥队与七阿哥队仅与五斤与八斤败北,虽大家对这个结果皆有点惊诧,但是康熙也很是开心。
皇子们不仅在这个过程里学习了农耕,了解了百姓的生计的重要性,又同时加强了皇子们的互帮互助的精神。
老五虽然好吃,康熙早间也颇对这个皇子有些觉得不想认领的心情,合着堂堂一个皇子一事不成只道会吃,说出去丢不丢人。
现在好歹人家对种田这件事还是没有拖后腿,因着对美食的热爱,也就对出产美食的手段也颇为上心。
康熙似乎总算找了五阿哥的妙用,当可以做个工部侍郎,管管农业嘛……
再则三阿哥办报纸也有功劳,因着他在报纸里就宣传了这土豆红薯的作用,号召百姓们种植,同时这两件食物算是完全地成了京城百姓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
家家都盼着报纸能出土豆和红薯的菜谱,遂三阿哥又扭着黛玉为她写了几个美食方式,他乐颠颠的准备分期发布,吊吊胃口。
黛玉茫然,这做了传媒大王的三阿哥如今是也开始学会商业思维了吗?
遂这一通大事件下来,四阿哥又是试验田的主管人,三阿哥办报纸也有功劳,且报纸在未来还会有更多功用,五阿哥也在战队中胜出,于是几个阿哥都封了贝子,又都赐地封府,要准备大婚了。
黛玉遂这几个月就只管闷在屋里听封接赏了,闲起做点冰点甜食拿去与老祖宗尝个鲜。
因着自从马道婆事件后,王夫人和贾政遂也搬出了荣禧堂,贾政在东院北边找了个院子一个人闲着清静。
王夫人只在西院角落边的一个宅子里封了院,在里边吃斋念佛,一时半会儿似是也没办法出来了。
乐得贾赦一家子似也正式登上了荣国府的主理人的角色,贾赦倒是搬进了荣禧堂,院内的事当是凤姐和李纨管着,李纨那性子也不是个要强的,也都是遂了凤姐的愿。
凤姐这下没了强力对手,更是得心应手,又合着前些日子黛玉又给她诊出来了已有一个月生孕了,喜得贾府一家皆是喜气洋洋的。
贾琏因着在江南被点了名,生怕惹事,这大半年硬是躲在宅子里压根都不敢出去。
凤姐因怀了孩子,又把平儿抬了姨娘的身份,这下两个厉害女人当家又齐心,上上下下都打理得有条有理的。
黛玉过去瞧了也颇觉得似有了些起色,只盼贾府这些不争气的男人不要再作了也就罢了。
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