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捏扁。
有点像日常生活中那些缺乏自我,唯丈夫是天的女人,恰恰是她们不敢独立自主、不敢提出离婚,才会在家庭生活中任由另一方随意欺负。
但要是自身足够强硬,不愿去做甚个鸟官呢?
譬如当年的王安石,神宗皇帝只是因为听了另一个大臣的话,没有旗帜鲜明地表示反对,王相公立即耍起了脾气声称病了不来上朝,神宗皇帝派了内侍往他家里跑了几十趟也不行,最后还是神宗低了头,不仅贬了那个大臣的官,还给了王安石拟旨的特权,这王相公的病也就在一瞬间就好了。
王安石做官做的硬气,就在于他随时可以准备辞官不干。
刘惟简正准备斟酌话语,履行受太皇太后交待的斥责一事时,却怎么也没料到,眼前小小的芝麻官秦刚,翻手就来了这一么一招“当面辞官”。
而且,你要辞官就走正常的辞官流程好了,我这头正准备代表太皇太后斥责你呢,你跟我辞什么官啊?这明显不合规矩啊!
坏了!刘惟简心里想到这规矩时,也突然想到自己的问题:他这次只是拿着高太后的旨意来高邮也是不太合规矩啊!
在宫中,他即便是地位再高,但也只是皇家内部的人员,虽然是只是秉承着太皇太后的旨意来高邮调查事情,地方官员给太后面子,普通百姓自然是不敢对皇家不敬,这安安稳稳地了解了相关的具体情况,再回去禀告于高太后,这件事也算是没啥大问题,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人会拦他,也不会说什么。
但这内侍毕竟只是内侍,任何的地方与权利终究是不被朝中大臣所认可的。
所以他本来出发来高邮之行的关键要点就是:不去改变任何实际的现状。
现在问题却大了——朝廷敕封的从八品文官、右宣义郎秦刚居然提出辞官了。
更要命的是,人家辞官,并非是在当地县衙向知县辞,也没有在当地军衙向知军辞,而是在他的面前提出的辞,这样的消息一旦传了出去,外人正常的联想,岂不就是官员遭受到了宦官的巨大羞辱么?这不就是要把他刘副总管往天下读书人的对应面推么?
不行!秦刚绝对不能辞官!至少绝对不能在自己面前辞!
刘惟简心念闪动,脸上神色未变,口气却然陡转:“秦宣义可是有什么误解?这雷霆雨露,俱是圣恩。这辞官一说,当不得什么儿戏,切不可辜负了太皇太后老人家的一片苦心。”
秦刚心里暗自好笑,心想:我要留着这官,就得听你斥责。我若辞了这官,你又能以何等理由来找我呢?不和你玩了,我要回家吃饭了。
秦刚也不言语,径直迈步上前,直接将手里官碟一把塞入其身边的小黄门手中,再退后,此时再重新行了一个平民见官时的大礼,以示恢复百姓白身。然后,便不顾厅内几人之愕然,飘然离去。
“哎,这个!这个!”原本有点嚣张的小黄门,手里拿着秦刚的官碟急急地叫唤,等到反应过来,却发现对方连人影都不见了,这才知道接了一件烫手的东西。
“没用的狗东西!”刘惟简也是猝不及防,只能怒斥小黄门,“这也是你敢接的东西?”
“小的该死,小的该死!”小黄门赶紧跪下求饶。
秦刚一脸轻松地走出衙门,回家去了。
秦福与秦盼兮在家,听得黄小个讲了在临泽那里看到听到的事情,先是听得十分入神、又是十分的骄傲与高兴。但是后来知道回来是因为朝廷来了要调查解试情况的钦差,顿时也听得十分地忐忑,正在担惊受怕之时,却看秦刚平安回来,自是十分地欢喜。
秦刚也非常轻松随意地告诉他们,没什么大事,他已经当着钦差的面辞去了自己的官职。
秦福倒是一下子愣住了,干什么呢?这老秦家的好不容易积来福气呢?这辈子都没有想过的从八品的大官呢?怎么就这么轻易地辞掉了呢?
但是秦刚却安慰他说,马上就要科举考试了,到时候考个进士回来,自然还是有更好的官做。
秦福想想也是,他现在对于自己的儿子,那个信心也是绝对足足的,儿子都说是很简单的事,那就一定会很简单,也就把这事情放下了。
秦刚又提醒他们,接下来可能会因为钦差以及他辞官的事情,外面多半会有各种传言出来,一是不用去理会、二是自己家里人都得注意低调行事即可。
不出两天,钦差来高邮调查本次解试的消息便传遍了全城。
钦差住在县衙门,夏归厚多少还有点文官的脾性,不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