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展开来。当然,更由于秦刚低沉的声调,有着别样的风味。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曲调由此开始,渐渐高亢婉转,令人如痴如醉。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伤离何,此事古难全。”
这里的曲调虽然与上阙似有重复,但又似乎有变化,一咏一叹之间道出了那种看尽人世真理的真实情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刚此时唱完最后两句,悠扬绵回的曲调,意境幽远,回味无穷,这又岂是过去的那种普通水调歌头曲调所能比拟,它又哪能如此妥帖的诠释出苏轼这首词的风格意境?!
李湘月在全程的激动与兴奋之中,但饶是如此,也是右手记谱不停,左手已在古琴上尝试定音、琢磨指法了。
待到秦刚一遍唱完之后。
赵佶率先拍案叫绝:“徐之此调,词中有诗境,诗中有画境,画中仿佛可见仙境,实乃仙境之曲,吾等之耳,得享此福尔。”
李湘月正控制住激动无比的心情,正在紧张地复查自己所记的曲谱,不敢确定的地方,又向秦刚求证了两三处后,方才起身,再向秦刚行以拜礼道:“奴奴得秦小官人再传新曲,不胜荣兴。此曲雅而不淡、忧而不伤、放而不狂,如若天籁。奴奴初次习得,先行试唱一次,还望秦小官人多多点拨。”
秦刚倒也有点意外,他本以为,李湘月可能还得需要他再唱一遍才得掌握此曲,真没想到,居然仅此一遍之后,她就敢于挑战,于是欣然点首。
见秦刚同意之后,李湘月再看看手头所记之谱,又在琴上略定弦音,便开始自弹自唱起来。
要说这能在京城立足的歌伎,自然都是有着足够的技艺傍身,也就是只听了一遍并同时进行记谱,李湘月的这一次配乐演唱,除了指法的略略生疏与部分歌词的转承换气间还需要一些更好地处理之外,竟能将此曲唱得有七八分的神韵。
刚才秦刚的演唱,使用得是中低声部的男音,在这包厢之中,也不大容易传到外面去。而李湘月却是用了她最擅长的高音女声,唱出来的更是另一番别样风味。
而宋时酒楼的包厢都没有完全地封闭,为了方便里面的客人随时能够欣赏大厅里的演出,还会将在面向大厅的方面专门开有窗户,平时只会挂着纱帘作为遮挡。
而李湘月的脆丽嗓音,再结合琴声的伴奏,其开头两句的《明月几时有》唱出来后,立即压抑住了大厅里的各种杂音,吸引了众多的客人屏气静听。一曲唱罢,竟然引得左右的包厢里都传出了阵阵喝彩之声。
一会儿,便有酒楼里专门跑堂传话的过来,说有某字号的包厢里的某某某诚意邀请李湘月前去转台。
实际这便是大宋酒客们在酒楼里的常见社交方式,一般会发出邀请其他包厢里的歌伎过去转台为名,实则上就是发出了想结交这间包厢里主人的意愿。如果被邀请的包厢主人,听了对方的名号,认为确实属于自己愿意结交的对象,便会让歌伎先去转台,并代为传达自己的正式意愿,或是直接邀请对方来自己这里相聚,以及也可自己前往对方的包厢里相识。
大宋朝的京城里,每天都会有这样的社交故事在各个酒楼里上演着。
而在此时,李湘月已明显觉察出秦刚他们这几人并不太愿意在这里抛头露面,便笑吟吟地说道:“奴奴今天真是有幸,有宣少爷做东,又有秦小官人可以指点歌艺。今个儿就只会留在此间侍奉,你们就帮我把别间的邀请尽数都回了吧!”
李清照拍手笑道:“苏大学士此词必将再次传唱天下,十八叔可分得三分之功!”
“哼哼!”秦刚也笑道,“再分你一分马屁之功。”
李湘月学得此曲,更是对秦刚崇拜得五体投地,当下便是再次深深拜服道:“奴奴先是得获《送别》一曲所赠,原本不应再有贪婪之心……”
“还是送你了!”秦刚却是直接说道。
“……什么?真的又是送予奴奴了吗?”李湘月原本也只是希望能够获得此曲的许可演唱,便足以满足心愿了。而如今这首新曲调的《明月几时有》再次赠予她的话,她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感谢的话了。
“哈哈!”赵佶也忍不住来打趣道,“此间屋内,不过就还有两位小娘子在,难不成她们两个有谁还想索要这首曲子么?”
秦盼兮自然是使劲地摇头,她想要的东西,哥哥自然会给她,根本无须她去索要。
而李清照却是心思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