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话,就可以让两组八人前后进行轮番速射,同样赶得上今天这样的三组十二人的威力!”
在此之前,宋军虽然曾有将领设想过,可以给弓箭手安排专门的上弦辅兵,然后便可以提升射击速度。但是现实问题却在于,有力气能够快速拉弦上弦的兵,巴不得就把他们直接吸收成为正式的弓箭手了,要是本来就算是淘汰下来的、没力气的兵,那也做不了这工作呀!
但是现在秦刚拿出来了上弦机,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任何士兵,甚至是未经训练过的民夫,都可以很快地学会并进行上弦的操作,而有了上弦机的辅助,所有的弓箭手也将完全解放了对于他们气力的限制要求,有利于出现更多的神射手。
更绝对一点的是,现在随便拉出来一批人,都可以成为弓弩手了!
李纲即使是对于兵事不算太懂,但是平时曾与父亲一起巡视于守城防务以及军士训练,何曾见过刚才的这阵狂射疾攻,早就惊讶地张大着嘴巴,久久不能合拢。
“伯纪。”秦刚此时却不忘回头对他说道,“谁言书生无一用?这便是我菱川书生的发明创造,西夏蛮夷,纵使其马快刀利,在我大宋如此地强弓箭雨之下,也当叫它有来无回!”
李纲立即回道:“学生受教。”
看完了上弦机,秦刚不忘对唐梓以及设计它的学生说道:“此机器的机械部分便基本合格了。但是它的动力部分还可以扩展。像现在这种通过人力踩踏与手摇结合的,非常方便,可以用于对外军阵中使用。倘若是固定守城的话,其实完全可以可以改用驴马牵引,这样子会更省人力。切切记住,在战斗之中,最宝贵的就是人力,所有对人力的节省,便就是我们提高战斗力的关键!”
唐梓与那学生顿时眼前一亮,连声应承。
随后,秦刚又带着李纲前往了甲院。在这里看到的另外一台机器就十分奇怪了,从体积看,它要大了许多,但是可以看到有很大的齿轮咬合的各式圆盘的组合,最后则是拉动一根根的熟铁条从中间一块钻有许多洞眼的钢板中间依次穿过。
再仔细一看,这些看似差不多的洞眼,却是极有讲究的,它们每一个都会比前面一次稍稍再细上一点,是依次慢慢地变细变小。而最初的小指粗细的铁条,在依次经过这些洞眼的拉拽之后,竟然变成了又细又长的铁丝,整整齐齐地放置在一旁。
唐梓同样怀着恭敬与佩服的语气向秦刚汇报:“以往制作环锁甲,最废功夫的就是这铁丝的制作,既耗时间与功夫,又考究铁匠的锤打手艺,而且成品率非常低。现在有了这种拉丝的机械,就这样的一台,足足能够顶得上二十多个铁匠的生产,而且现在却是随便找一个人就可以操作了。”
一旁是另一种比较小巧的设备,固定在桌台上。工人们就将已经前拉出的匀称铁丝卡在里面,然后再抓着把手用力一拉,铁丝立刻被截下一段固定的长度,随即随着模具弯曲成环并顺势套上了前面的另一只环,重复操作着,每次的铁丝圆环的大小、弧度、形装,都会完全按照预定的标准,分毫不差。
随着工人“咔嗒咔嗒”地操作,小巧的设备前面慢慢垂下来一根环环相套的铁链。
如此这般,弯丝成环、套环成链、织链成衫,这便就是环锁甲的基本生产流程。
菱川学子在甲胄院的这项改进,同样并没有提出什么新的生产方式与制造思路,但是却是认真研究了过去的生产方式,通过这种机械的应用,让原本极需要高超手艺与复杂技巧的工作,如今变成可以让最普通的百姓简单学习一下之后,就能高标准、高质量地生产出来。
“拉丝机两三台足够,它是核心的东西,必须要全部留在作院里,统一生产出标准化的铁丝。”秦刚又指了指一旁工作台上的套环机说,“这种套环机,可以多生产一些,直接卖给保安城的老百姓,不管男女妇孺,只要能够买上一台,他们就可以在家里用我们提供的铁丝去制作环锁甲。作院里还可以把一具完整的环锁甲分拆成大小不等的各个片块,然后对外公布标准、再提出质量检查的要求,如此一来,百姓们就可以坐在家里去生产,只要他们按照我们提出来的标准、能够通过最终的质量检查要求的,官府便可以全部收购。”
在以往,一旦战事来临,作院里可以干活的工匠便立即陷入了缺少不够的境地。但是,在战争还未到来之际,官府也不太可能长期聘养着过多的工匠。
所以,有了拉丝机械的标准半成品原料的供应,城内原本因为没活干、没有收入而忍饥挨饿的百姓,就可以通过在家里的这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