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风流大宋 > 第231章 封赠父母

第231章 封赠父母

三看了两遍,才稍稍缓过神来,又想问秦刚,又不敢开口。

秦刚却是先作了一个噤声的手势,问道:“师叔可曾看仔细记住了?”

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便接过此信,凑近灯火视其完全烧成灰烬并踩碎于脚下,才对张耒说:“先前我还带了给无咎师伯的书信,可惜他回乡服丧,只得暂时作罢。师叔这里可以细细思量,到底是继续前往黄州,还是去与老师相聚,我都可让人作好安排。”

张耒却是摆摆手道:“思量是用不着的,以少游兄的踌躇心性,尚且都能决意东去,如今这等朝堂,也让人无甚指望,一切就有劳徐之安排了。”

“柯山先生同意东渡,则为流求万民之福,恩师如闻,定然喜出望外。”秦刚兴奋地说道:“师叔只须按原样在宣州交接事务,然后佯装前往黄州,待到长江边时,我会安排好一艘船直接带师叔一家从顺江而下,至秀州【注:即今天的上海】后,自有海船接应,直去流求。”

这里既已商定,秦刚又留下银票若干,让张耒只需置备一些路上使用的物资,除了其自己收藏的书籍之外,其余一应物品,在流求都会有所准备。

此时,秦刚的护卫在门外报告:“报修撰,抓住两名可疑之人。”

秦刚闻听,便让张耒留在家中,说外面之事尽可交于他来处理。

来到屋外,只见护卫所抓住的两人已被堵了口绑得结结实实的,便说:“别在这里处置,先带到前面树林里再说。”

老办法,两人分开审讯,威胁他们如有一句不同便一起沉江。

很快就搞清楚,两人居然都是两浙路转运使胡宗哲的手下。这厮前番举报秦观、并且派人押送其至郴州,得了章惇的赏识,便提升成了正使,又加了本官,于是尝到了甜头,对于进一步迫害蜀党的事情越发地积极。

张耒在润州时,就已被其严密监视,甚至到了已经不再是两浙路辖境内的宣州,这胡宗哲也仗着距离杭州不远而继续盯着,真可谓是穷凶极恶。

“这个胡宗哲,老师的那笔旧账还没和他开始算,张师叔这边的新账他又主动给添上了,好好好,都加在一起好好算吧!”秦刚心头之火只能暂时再按下。

因为胡宗哲现在的官位朝奉大夫、两浙路转运使,是个正五品的官员,甚至还在秦刚之上。而且他现在握有富庶的两浙路财赋税收的实权,又深得章惇的信赖与看重。在郴州事件之后,秦刚就考虑过,通过明面上的手法是很难动得了他的,而且关键是目前流求的许多补给以及海贸生意,还多有依靠两浙路这里,当下动手,有点会因小失大,只能先让这厮再嚣张一段时间。

而这次抓住的两个监视张耒的人,他们已经见过了秦刚,自然不可能放回去。当然了,也罪不致死,秦刚便让人把他们一并带去流求,发配到某个工坊去劳动赎罪去。

宣州此处留了些人手,秦刚带其余人等便北上润州再过江到了扬州。

在扬州这里的官场的一应接待草草应付了事之时,突然闻驿马来报:宫中特遣天使已到高邮军,说正在等待学政使衣锦还乡,天子另有赏赐诏书待宣。

扬州官府诸人不敢有所拖延,俱恭送秦学政使回乡上路。

绍圣四年腊月。

高邮城南码头,知高邮军杨蟠、知高邮县吕令问以及军县一众官员尽数前来迎候。

杨蟠,字公济,庆历六年的进士,如今已经八十一岁的高龄。但他仍然坚持亲自相迎,除了秦刚的官品更高之外,还有两个重要原因,其一,杨蟠与苏轼相从甚密,当年苏轼知杭州时,他便是通判,两人亦僚亦友,公余唱和甚多。其二,杨蟠在来高邮之前的职务是知温州,在温州任上也是得了谈建、雷雨等人的惠泽帮助甚多。

当然,杨蟠作为偏向旧党的官员,到了这个高龄,其寄禄官却还一直是从七品的承议郎,并最后还被发来高邮这样的小军之地,那就是妥妥的贬置之意。

秦刚却是并不会小瞧,全程对杨蟠十分恭敬,丝毫不会作出任何上官的派头与架式,只是说自己顺路回乡省亲,何敢劳动知军亲来,又说自己兄弟在两浙沿海做生意,就曾来信讲过杨知州离任温州之时,地方百姓“攀辕卧辙,几不得出境”,实是自己做人为官之典范。

老知军听闻,心情甚是舒畅,连说秦淮海收得好弟子,又与他聊起秦观在荆南所作的《阮郎归》与《踏莎行》两词,虽是悲情溢纸,但是文辞绝美,果然是出手不凡啊!

这一老一少,从码头开始执手相谈,谈的又都是如今朝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