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功是有严格标准要求的,说句难听的,就算死人了,如果情节没有达到标准条件,你就评不了该级的功劳。
反之,只要你达到了相应的标准条件,就一定能记该级功劳。
陈飞说得没错,总不能因为立功太多不给记或者降功劳等级吧?到哪也没有这样的情况的。
“停飞了,已经够烦躁的了,结果家里让回来相亲。”
陈飞笑道,“说说,对方是个什么情况,我给你参谋参谋。”
李战摊手,“不知道,两眼一抹黑,我妈安排的。”
“我大概能想象到了。”陈飞想起了他老娘一手给安排的几个相亲对象,
“大骨架大屁股,好看不好看不是重点,五官算端正,最关键是好生养。”
李战忍不住笑了,“有经验。”
“你看着吧,绝对八九不离十。”
一想到之前老妈偶尔提到了儿媳妇标准,李战顿时不寒而栗。
相亲对象是老妈以前工友村里一个邻居的亲戚的同学的女儿,
老妈那工友阿姨很积极,直接就给约好了到李战家吃个午饭,算是串个门。
其实李战知道,这是对方家长要实地考察下你的家庭环境。
对方知道家里在香江花园买了房子之后一下子热情起来,
再知道买的是一百五的大户型后,就差直接叫亲家了。
部队飞行员又怎么样,没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讨个老婆也不容易。
李战哭笑不得,不得不按照老妈说的,换上老姐给买的新衣服,打扮成大人模样,提前半个小时到了约好的这里。
电话里联系过,她已经在路上了,能按时到。
想起电话里怯生生的声音,李战心里就有愧疚感,听声音感觉年纪挺小一姑娘。
“咦,是你?”
“你?”
两人见面的时候相对站着相距不过三米,都愣呆住了。
瞬间,李战就完全明白了个中缘由,直接说,“我跟你回家,我来劝你父母。”
“不,不要。”应婉君摇头,低头玩弄着衣角。
相亲对象竟是曾有一面之缘的茶楼妹,考取了西交大学的三中学妹应婉君。
“坐下说吧。”李战走向那边凉亭的石凳坐下。
应婉君有一个困难的家庭,很困难很困难的家庭。
今年十八岁的她在家中排行老二,对上有个哥哥,往下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准备上高一,一个准备上初二。
这对仅靠几亩薄田外加她父亲在外打工每个月的三四千元钱是无论如何都负担不起的了。
三个儿子一个女儿,他们家毫无悬念的选择牺牲女儿。
即使她考上了一本的西交大学,父母因为要供哥哥弟弟上学,也希望她早日谈婚论嫁弄点彩礼。
代价呢,女儿的终身幸福。
哪怕女儿考上的是全国排名靠前的双工程重点大学,也会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是浪费钱。
在他们的观念中,女儿是要嫁出去的,儿子才是自己人,才是香火延续的根本。
“可是你才十八岁,现在就逼着你结婚,这可是犯法的。”
“他们才不管呢,就是想定亲,等年龄到了结婚。”应婉君低声说,犹豫着。
李战问,“你是怎么想的?”
“我想读书,我好努力才考上的。”应婉君脑袋越低了,使劲地搓着手,眼泪啪嗒啪嗒的掉下来。
应婉君胡乱的抹了眼睛,头扭向一边,“我回去了。”
她起身跌跌撞撞的急步走,再不敢看李战一眼。
2009年7月的这天,很冷。
李战扶着自行车的车把站在北坑村的村口处。
没多远的路口有个小卖部,门前坐了三五个人。
李战笑着问,“啊叔我问一下啊,应保全家怎么走?”
“你是什么人啊,哪个村的?”
李战说,“我机械厂的,来应保全家提亲。”
“提亲?机械厂的啊,你就是那谁给应保全家姑娘介绍的飞行员吧?”
“是啊是啊,就是我。”
“我带你去我带去你!”
大叔提着水烟筒招呼着李战走,那几个村民也赶紧的跟上来看热闹了。
应婉君家。
两间红砖平房,三间黄土垒砌的瓦房。
李战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