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新知道徐达是怎么想的。
他想体验一下,带领一支拥有先进火器的部队在战场上作战是什么样的滋味。
史书上记载,徐达在洪武十八年四月就嗝屁了。
过完年就是洪武十七年了。
不能再让徐达上战场了,他的病也不能再拖了。
林新笑着摇了摇头。
“国公,咱不是说好了吗?这次从战场上下来,以后就不要再去了,留在家里好好养病,多陪陪家人,不好吗?”
徐达看着手中的燧发枪,叹了口气。
“这么好的武器,不能亲眼看着它在战场上施展威力,真是可惜。”
“那怎么办?身体要紧啊!我听夫人说,您那老毛病又犯了,应该挺严重的吧?”
徐达无奈的点了点头。
“是啊,它又发作了,最近疼的厉害。”
小妙锦拉了拉徐达的衣角,哀求道:
“爹,您就听林新哥哥的,好好在家养病,哪儿也不要去,行吗?”
徐达一脸宠溺地摸了摸小妙锦的头,随后将她抱了起来。
“好!爹哪儿也不去,就在家好好陪着你们。”
“真是太好了!”
徐妙清也很高兴,他给了林新一个眼神,表示感谢。
“国公,要不咱进屋,我帮您看看?”
“嗯,好。”
再次见到徐达背上的脓疮,林新吓了一跳。
年初临别前,林新为徐达准备了些药,但早就用完了。
那背疽又恶化了。
“国公,我说句实话。您这背疽又变严重了,以后就不要想着上战场的事了。”
“好,我知道了。”
“这段时间,我会亲自为您治疗。年后我不在京城了,再找其他医师过来为您诊治。现在有了足够多的抗生素,医治您这背疽也不是什么难事了,您只需要多配合就行。”
“好,一切都听从你的安排。”
徐达很信任林新,对他的医术没有半分怀疑。
接下来,林新为徐达做治疗。
两人聊了许多。
徐达也关心林新的人身安危,提醒道:
“小林,即便有了燧发枪防身,也不能大意,因为人心险恶,你得罪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嗯,我知道。我们会加强防范的。”
“再忍忍吧,过了这两年就好了。”
“嗯!国公,说起来,我推行的那些政策,像您这样的朝廷重臣其实也是受害者,因为朝廷没收了你们很多土地,您是怎么想的?”
徐达大笑几声,不以为然。
“土地?我要那么多土地干嘛?我这一家老小生活富足,钱也够花,这就行了!再说了,土地太多,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这天下毕竟还是朱家的,徐达虽然是一介武夫,但也明白这个道理。
“今天去宫里见了陛下,看在我这么多年为大明征战的份儿上,陛下又赏了我一大笔钱。哎,可惜啊,没能帮他完成心愿,消灭那北元。”
“国公为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又何必介怀?您做的已经够好了。如果您还想为大明发光发热也不是不可以。”
听了这话,徐达瞬间来了兴致。
“我这一把年纪,还有病在身,也不能再为大明出战了,还能做什么?”
“等您把病养好,可以指点一下年轻的武将啊。如果京城能建一所军-事学院,那院长非您莫属了。”
“军-事学院?”
提到军-事,徐达的眼里又有光了。
他戎马一生,所有的荣誉都在战场上。
突然闲下来,他还真不适应。
林新解释道:
“现在整个大明都在推广素质教育,不仅建了很多男子学校,还建了不少女子学校。
而且,这两年可能就会恢复科举制度。
朝廷要发展,不仅需要有才能的文官,还需要有实力的武将。
以后不管有没有战争,军-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
所以我认为,建立一所军-事学院还是很有必要的。”
听了林新的分析,徐达恍然大悟。
“那你有没有跟陛下提起过?”
“还没呢!我原本打算这两天就跟他提一提的。”
“陛下也是武将出身,一定会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