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 > 第102章 十大帝王(八)

第102章 十大帝王(八)

改名北京。

朱棣曾言:自我朝始,无汉之和亲,唐之兄弟盟约,宋之岁币。

简单理解是: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军事上,朱棣五次亲征漠北及蒙古。

光复安南,恢复原名交趾。

积极经营边疆,东北曾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

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乌第河,库页岛等地扞卫了领土的完整。

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

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

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文化上编辑巜永乐大典》这部伟大着作。

永乐二十二年,北征返师途中病死,享年六十五岁

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

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

传位太子朱高炽,继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后,朱高炽与朱詹基共创“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史称超越唐太宗“贞观之治。”

天幕盘点只是暂时停顿一会儿,让历代君王有一个缓冲。

而在神皇殿内,第一个反应不爽的不是朱元璋,而是李世民。

“什么叫“仁宣之治”超“贞观之治”?朕不服!”

“咋的,唐皇陛下有啥不服?”朱元璋可不乐意了。

就算朱棣夺了侄子皇位,心里有气,可开创永乐盛世自然高兴了。

林枫笑道:“李二,你也别不服,历史上公认的只有两个盛世。

唐玄宗“开元盛世”和明成祖的“永乐盛世”,开元盛世是无法超越的存在,可惜了。”

天幕又继续讲述朱棣的光辉历程。

“朱元璋称帝后,同年,七岁的朱棣与众兄弟受到了严格的军事训练。

朱元璋认为七个儿子“宜习劳”,命令朱棣与兄弟们都穿着麻鞋,裹上缠腿。

像士兵那样到城外远足,十分之七的路骑马,十分之三的路要步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时还要在演武场上练习武备。

由于朱元璋十分重视文教,朱棣与兄弟们幼年入学,接受了大儒教导的正统儒家经典教育。

洪武三年朱元璋册封诸皇子为王,封十岁的朱棣为燕王。

又设立大宗正院即后来的宗人府,掌皇族内部事宜。

朱元璋认为元朝的灭亡有一条重要原因就是主弱臣强,皇帝不得藩屏之助。

因此,分封诸王便是要让藩王拱卫皇帝,以维护朱家皇朝的统治。

洪武六年三月,朱元璋颁布【昭鉴录】,四月颁布【祖训录】。

给朱棣等藩王,令他们抄写在王宫正殿和内宫的东壁,书中搜集了古代藩王的优劣事迹,以对皇子们进行宗法教育。

朱棣在宫廷中要遵守繁琐的礼仪制度经常要参加各种朝见和祭仪。

洪武九年,十六岁的朱棣与魏国公徐达长女徐氏成婚。

朱元璋与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即将前往封地。

便派遣朱棣和秦晋二王前往凤阳,观摩祖宗肇基之地,使他们了解明朝的基业由何而兴。

自此之后,朱棣先后三次被派往凤阳常驻,在练兵演武的同时,还要充分了解民生疾苦和民间生活。

对他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史载朱棣在凤阳时,民间“细事无,不究知。”在凤阳的这段生活可看作是朱棣宫廷教育的实习阶段。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大将军,率列侯赵庸,曹兴,王弼,孙恪等赴北平训练军马听燕王节制。

以出征漠北,燕王率傅友德等出古北口,侦知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等驻牧迤都,遂挥师前进。

大雪纷飞,朱棣果断令兵马出击,打了对方措手不及。

捷报传到京师朱元璋高兴地说:肃清沙漠者,燕王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