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得够明白了,已古的智慧不会不明白,再说送出去几本书中就有关于战争的。
该交流的都已交流了,点到为止,下面又该继续盘点了。
天幕开启,继续讲述明成祖的事情。
明成祖朱棣,由于朱允炆削藩,直接危害到自身生命,湘王之死,也让朱棣愤怒不已。
朱棣于建文元年起兵反抗,史称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
经过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之后朝廷也无将可用。
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幸存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驸马都尉李坚为左副将军都督,宁忠为右副将军。
率军13万万伐燕数路并进,号称百万大军。
同时传檄山东,河南,山西三省供给军饷。
耿炳文率军在八月十三日到达真定并分兵于河间鄚州为犄角之势。
朱棣初起兵时,燕军只据北平一隅之地,势小力弱,朝廷则在各方面都占压倒性优势。
朝廷拟以优势兵力分进合击将燕军围歼于北平。
朱棣采取内线作战,以部将郭资戍守北平,迅速即攻取了北平以北的居庸关。
怀来密云和以东的蓟州遵化永平等州县被燕军攻克,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
燕军兵力增至数万,燕军攻破怀来后,由于领地相距太近,谷王朱橞逃离封地宣府、奔金陵。
八月,齐泰等顾虑辽王,宁王帮助燕王建议召还京师。
辽王从海路返京,而宁王不从,遂削宁王护卫。宋忠失败后部将陈质退守大同。
代王本欲起兵呼应朱棣,被陈质所控制,未果。
燕军趁中秋夜敌军不备,偷袭雄县成功后又利用伏击击败了鄚州的援兵遂攻克鄚州。
收编剩余的部队,耿炳文部将张保来降,告知朱棣耿炳文的部队分驻滹沱河两岸。
于是朱棣让他回去告诉耿炳文,雄县,鄚州大败,燕兵将至。
以打击其士气并使耿炳文合兵一处便于一举击溃,
耿炳文果然将南岸的兵调过河,八月二十四日,燕军到达无极县。
从樵夫和南军被俘士兵处得知敌情于是燕军发动决战,继而又于滹沱河北岸大败南军的主力部队。
耿炳文率残部不到十万人在真定坚守不出,建文帝听到耿炳文军败,大怒。
根据黄子澄的推荐任曹国公李文忠之子李景隆为大将军代替耿炳文对燕军作战,
又令辽东江阴侯吴高等领兵围攻永平。
朱棣留下少量兵将坚守北平自己亲统大军救援永平。
李景隆听说朱棣率军赴援永平,就率师于建文元年十月直趋北平城下。
这时朱高炽在北平城内严密部署,拼死守卫。
李景隆则号令不严,指挥失当,几次攻城皆被击退。
南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杀入张掖门,但后援不至只好停止进攻。
朱棣解救永平之后率师直趋大宁,建文四年燕军抵金陵。
徐增寿作内应事情败露,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
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
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
朱棣登基后减免了河北山东等曾为战场的省份及其它省份的赋税。
按照朱元璋设计的制度,由皇帝,藩王,外戚驸马组成的家天下体制礼法和亲情的共同作用下稳固地支持大明王朝的江山。
可惜一群书生加上懦弱无能的皇帝怎么能理解,执行?
朱元璋最初设计的制度,终于酿成大祸。在这场战争中皇亲国戚们纷纷参战,投向不同的两个阵营。
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采取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其中最为赞扬的便是郑和下西洋,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郑和是华夏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他的虽是太监,却颇有才华,因其在历史上的伟大功绩而名垂青史,海外都有其祠堂和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