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稍稍倒回。
京城,楚府。
中极殿大学士楚亮坐在书房中,双眸紧闭,看起来极为安静。
可他那不断颤抖的眉毛,却是表明,他的内心,远不像他表现的这般平静。
是的,他怎么能平静呢,作为大学士,他是文官之首,是赵启最依仗的臣子。
可此时,在面临乱兵攻城之时,他却什么也做不了。
听着喊杀声逐渐减弱,他知道胜负已定,破城近在眼前。
他长叹一声,站起身来,将自己的绝笔家书放在了桌上,随后出了书房,直奔皇城而去。
他已年迈,不能上阵杀敌,能做的,只是说几句公道话罢了。
不错,就是公道话。
他很清楚,一旦逆贼攻破了皇城,赵启必死。
他可以和赵启一起死,但在死前,他想向他们说清楚:
贾珏,不能杀。
他对于整个天下,对于百姓,实在是太过重要了。
有他一人,可保汉人千百年衣食无忧。
他,是国之柱石啊!
……
京城,孟府。
兵部尚书孟元穿戴好了铠甲,在妻儿的泪水中,骑着马,出了门。
他已不再年轻,苍老得甚至连刀都提不动了,可他依然选择向皇城而去。
他知道自己此行必死,可他还是这么做了。
为的,是心头那一份气节,为的,是心头的那一份忠义。
其实,改朝换代,对他的影响并不算大,无论谁当了皇帝,都会用他,他依然会身居高位。
他想做的是,拼尽全力,保贾珏一次。
是的,保护贾珏。
这些逆贼打着“除贾珏,清君侧”名头起兵,不说其余人如何,贾珏定然是必死无疑的。
可他很清楚,贾珏非但无罪,甚至还是整个天下的大功臣,大恩人。
到目前为止,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对江山社稷,对天下万民的有利的。
他的土豆和即将面世的严冬稻谷,都是造福万民,活人无数的善举啊!
他,是无双国士啊!
他可以死,但贾珏,不能死。
……
国子监。
在京营和禁军的战斗打响之后,国子监的学生们,都自发的聚集到了广场上。
而这里,就是曾经贾珏和阮清比试之处。
听着战斗愈发的激烈,终于有人站了出来。
“同学们,莫非我们当真要亲眼瞧着逆贼攻入皇城,行那不义之举吗?”
“难不成我们当真要亲眼瞧着逆贼谋害陛下,而无动于衷吗?”
“难不成我们当真要亲眼瞧着逆贼诛杀千古功臣,而视若无睹吗?”
这人,便是曾经败与贾珏的宋师兄。
他看着众人,激奋的喊道:
“我辈读书人,当思忠君爱国!可此时,逆贼即将攻破皇城,陛下危在旦夕!我们的‘忠’呢?”
“此时,逆贼将诛杀荣国公,荣国公一死,受损的是天下百姓啊!我们爱的‘国’呢?”
这一连串的问题,让所有的学子们脸上都露出了愤慨之色,是啊,皇帝死了,他们气节无存,贾珏死了,天下万民受苦。
他们如何能坐视这一切的发生?
“救皇城!阻反贼!”
此时,终于有人站了出来,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这人,正是和贾珏比试过的阮清。
自从输给贾珏之后,他收敛了许多,性格也变了许多,在贾珏做下了一桩桩大事之后,他将贾珏视为了榜样。
宋师兄和阮清在国子监中的人气都很高,有了他们的带头,国子监的学生们齐齐向着皇城而去。
看着群情激奋的学子们离去,一旁的刘洋深深叹了口气,向着身边的国子监祭酒孙义问道:
“孙大人,你为何不阻拦呢?”
孙义摇了摇头:“为何要阻拦?我辈为何苦读圣贤书?”
“为造福万民,为匡扶社稷。”刘洋毫不犹豫的答道。
孙义缓缓点头:“不错,救下荣国公,便是造福天下万民啊,阻拦反贼,即是匡扶社稷,既如此,又为何要阻拦他们呢?”
刘洋躬身:“大人说的是,我懂了。”
孙义整了整衣衫,满脸肃穆的向外走去。
“大人哪里去?”刘洋连忙问道。
“随学生们去皇城。”
刘洋立刻跟了上去:“我亦同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