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军事行动使得郑氏集团陷入了巨大的被动之中,原本畅通无阻的海上贸易路线如今被彻底截断,他们的势力范围也受到了严重武力威胁。
定海人的军舰是与众不同的,它们绝非普通的海盗船,亦非荷兰人所拥有的那种装备简单的武装商船。这些军舰完全依照最为严格的军用标准精心打造而成,堪称名副其实的战争利器。
在这个时代,除了遥远的欧洲之外,其他地区的武装船只或多或少都要兼顾到一些贸易运输方面的需求。许多势力集团的军舰往往采取半民用化设计,以适应多种任务需求。
然而,定海人却如此奢华,不惜投入巨额资金来建造纯粹用于海战的专业化船舶,实在令人惊叹不已!
双方刚一接触爆发冲突,郑氏集团就陷入了绝对的下风,压根就打不过定海人的专业军舰,无论防护、航速、武备统统都比不过,海面上遇见了,跑不掉也打不过,只能灰溜溜的讨回港口依托近海复杂的地形水文抵挡定海人的侵袭。
郑芝龙仍然想像过去对付西方殖民者舰队那样,将定海人诱骗至近海水域,接着利用自己对环境熟悉、船只排水量小且更为灵活的优势来击败定海人。
但定海海军舰队丝毫没有中计,始终坚守在海岸线外二十海里处战斗,决不肯靠近一步,毕竟他们接到的指令仅仅是压制与封锁,只需静待敌人自行溃散即可。
对于定海人来说,郑芝龙集团的底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事实上,郑氏集团不过是一个以郑芝龙嫡系部队为核心的海商武装同盟罢了。
除了郑氏嫡系以外,其中还掺杂着众多其他的海商以及海岛势力。在利益丰盈之际,众人皆能分钱得利,自然是一片欢乐祥和;但若面临艰难困苦、开始亏损之时,这个同盟便会产生裂痕,甚至可能直接土崩瓦解。
南方福建以及台湾海峡海域上爆发的冲突吸引了整个江南的注意力,南京方面也很快收到了消息,这么大事情都公开上报纸了,想装瞎子都不行。
今年新上任的南直总督顾瓒现在也是变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不行了,不知道该如何处置眼前这一堆乱如麻的问题。
顾瓒因为筹措军饷以及招抚定海有功,去年崇祯皇帝就下达了诏书,任命顾瓒为南直总督负责组建新军督剿流窜南方的农民义军,顾瓒也成为了明帝国在江南地区权势最大的官员之一。
1638年,也就是崇祯十一年的时候,顾瓒主持了招抚定海人的事务,并且商量确定了明定之间的军售以及贷款事项,顾瓒拍板,瞒着皇帝以抵押宁波府税权、驻军权以及长江沿岸通商权利为代价,向定海国家中央银行贷款两百三十万两白银,年息百分之七,其中八十万贷款以现银方式交付。
南京方面通过贷款搞到了一万五千支全新的毕氏步枪,由于是大批量采购,九十毫米野战火炮一百二十门,刀枪剑戟等冷兵器八千余件,铠甲四千副,其余各类马具、军服、被装辎重不计其数,还有经过漂没之后五十万两水银,这些东西都被运到北方交给皇帝。
崇祯皇帝对顾瓒这位能敛财、筹备军备的臣子甚是赞赏有加,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提拔他主管江南政务。然而,如果崇祯知晓顾瓒为了敛财筹备军备而将宁波府驻军权与长江沿岸通商权出卖之事,那么刚上任不久的顾嘟嘟恐怕难逃一劫,非得前往北京菜市场走上一遭不可。
今年崇祯皇帝再度降下旨意,责令顾瓒继续筹集至少四百余万两银子的税款,并调集大量军械增援北方。前年运送至北方的那批军械,在镇压农民起义军以及抵御后金建奴时发挥了显着作用,但没过多久便耗尽殆尽。
北方参战的各路督抚纷纷向京城里的崇祯皇帝索取更多这类军械,可崇祯手头拮据,并无存货,自然而然地想起要让顾瓒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顾瓒被崇祯皇帝提出的无理要求搞得不知所措,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去筹集圣旨所要求的那些粮食、军饷以及军备物资。他感到十分苦恼,想要拖延一下时间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所愿得到缓解,反而变得越来越棘手。
今年刚刚开始没多久,定海那边就出现了巨大的变故。他们竟然公开向郑芝龙集团宣战!要知道,无论是郑氏集团还是定海集团,从名义上来讲,它们都是大明帝国旗下的势力和臣子。这两个集团之间发生争斗,无异于将大明帝国的颜面丢到地上任人践踏。
若是放在过去,或许这样的事情还能够隐瞒下来。但如今时代不同了,有了报纸这玩意儿,信息传播速度比以前快多了,定海人更是将所有相关事宜刊登在报纸上,弄得人尽皆知。
顾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