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白行易已经被贬出长安,钟太傅年高,崔思行向着太后,而杜审、韦兆庭明哲保身,先帝留下的辅政之臣,还能剩下几个忠正之臣?
昌平帝一看李义宗说辜负先帝期望就烦,恨不得立刻同意。但?是他批了“可”没用,得太后过目批复,不出所料,太后将李义宗辞官的事?驳了回去?。不过唐藩以及纵火人都依法治罪了,只一个李义宗如何处置,迟迟不决。
朝堂上因“纵火案”吵嚷不休,长安城中也起了风声。
“怎么?在此刻辞官,不会是心虚吧?”
“宰相何必做这?等事??恐怕是家奴自作主张。”
“原来纵火事?是错怪了贺若渝。”
“那唐藩不是定远侯旧部吗?怎么?变成?宰相的人了?借用侯府旧人安插眼线?贺若渝是哪得罪他们了?”
“虽是贵戚,可不是长安长成?,自然不被人所容啊。”
“如果?贺若渝因此放弃了创建藏书阁的计划,那我等是不是见不到这?样上乘的书籍了?日后也买不到便宜的书籍。”
“这?么?说来,暗中相阻挠的其实不只是一家,而是士族们共同向贺若渝施压?!”
流言是可以引导的,不少人正因为?藏书阁的事?心中生愧呢,冷不丁找到了个纾解口,怨愤顿时如洪水般倾泻而出了。
小?小?的东市纵火案不足以将李义宗这?个宰相拉下马,那就将事?情放大,让李义宗在士人之中身败名裂,被贬后再无?起复之机!大族和庶族之争是历来就有的,但?不能放在明面上讲。想要替李义宗求情的,也要掂量掂量,能不能担起那个罪名!人家嚷嚷着士族打压他们呢,难不成?真要上前说一句“是的”么??
第59章
宫中压着李义宗恳求告老?的折子不发, 仿佛“纵火案”在处置唐藩后就结束了。可越是?如此,李义宗心中越是不安,他是?先帝的旧臣, 他极力地推动萧太后还政于皇帝,是?萧太后的眼中钉、肉中刺。这么好的将他贬出政事堂的机会,太后会不利用吗?只要拿到朝堂上?来说,必定会有同党替他求情。可现在留中不发,他们的人?连发挥的地方都没有。
“会不会是陛下求情?”李义宗的亲信家?奴开口说。
“不可能?。”李义宗摇头,要是皇帝有这个魄力顶撞太后,据理?力争,那他早就亲政了, 怎么会落到现在这种尴尬的局面?皇帝其实是个?凉薄无情的人?, 看白行易的下场就知道了。再者这段时间,李义宗很明显地察觉到了一丝来自皇帝的排斥。皇帝召见他的次数变少了,更愿意亲近在宫中侍奉的人, 甚至连中书草诏之权, 也?分给?了那些近臣。
“那晋王那处呢?”家?奴又说。听说晋王时常出入皇宫, 近来颇受太后宠爱。
李义宗皱着眉, 晋王之事给?他带来的不祥预兆更甚。亲王和临朝称制的太后走到一起, 怕是?再蠢的人?都能?够察觉到威胁。太后那边在打什么主意?皇帝又会怎么做?李义宗正?想着该去晋王府打听主意, 忽地听到下人?禀告,说是?晋王妃回来了。
晋王妃是?先帝仍旧在世的时候亲自选的, 夫妻俩没什么深情厚谊, 只能?维持一点相敬如宾。怕晋王有勾结大臣之名, 晋王本人?甚少往李家?走动, 就连晋王妃也?极少归来。在这个?关头,晋王妃回娘家?, 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李义宗神色变了又变,忙整理?衣冠去接晋王妃。在府外是?国礼,到了府中便是?很随意的家?礼了。李义宗将伺候的下人?挥退,才问晋王妃:“您怎么回来了?”
晋王妃面?颊微白,她道:“是?大王的意思。”近来晋王看她的眼神很奇怪,总是?主动寻找事端,甚至纵容侧妃压在她的头上?耀武扬威,如此不给?脸面?的举措让晋王妃心中不安,一脸想到她父亲卷入的案件,她心中便控制不住地发凉。犹豫片刻后,她又说,“大王恐怕是?想与我李家?割席。”
李义宗闻言一颗心蓦地沉入谷底。
星火之势,可以?燎原。李义宗家?在长安,也?能?听到外头的流言。他找了郑挺之,可郑挺之又道放火事与他无关。如此情形,立马就知道有人?在暗中推动,他试图让另一个?声音取代士人?的叫嚷,但不管他如何努力,都是?失败。要知道麻衣如雪,很多人?跋涉千里?来到长安,就是?为了博一条出路,获得跻身士族或者重新光耀门楣的机会。琅嬛书阁的出现给?了他们极大的便利与信心。他们之中大多数不是?谁的后辈子弟或者门生,那肯定是?向?着为他们着想的贺疏弦的。他李义宗的确没有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