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两个小时,日军一直在美军防御阵地前试探骚扰,包括前后左右各个方向,甚至还发动多次进攻,一度逼近阵地前沿五十米内。美军随即用强大火力将其拦阻打退,现场留下十几具尸体,不过也破坏了部分路障和铁丝网。克拉克中校判断这是日军故意示弱来麻痹美军,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力量突破美军的防线,然后寻找破绽,突然发起强大的攻击。
他随即命令所有美军提高警惕,并且几乎不间断地发射照明弹,把附近长街照射的亮如白昼,不让日军利用黑暗潜伏靠近。他很快离开指挥官,不断在各个防线上巡查,确保不留任何配置,但没有打断士兵们轮班休息,不受日军骚扰的影响。他估计日军会在凌晨两三点发动经过,此刻正是人最困的时候,警惕性难免会放松,就算轮班休息也一样。
他随后亲自带人煮咖啡,然后送到前沿阵地内,保证每一名值班的美军都喝到,提高精神,防止犯困。圣胡安大街地势开阔,防御阵地两侧的制高点又被美军占据,便于发挥火力优势,加上照明灯帮助,日军想突袭并不容易。但他还是不敢大意,日军的固执和疯狂不是普通人能理解,尤其是对参加过瓜岛之战的自己来说。
他当时还是中尉,率领一个连的美军驻守在亨德森机场外围,面对十倍于己的日军的进攻,战斗异常惨烈。因为白天美军的空中火力十分强大,日军一般都选择在夜间进攻,一次又一次冲击美军的防线,完全不怕死。他率领全连坚守了两昼夜,也不知道打退了日军多杀次冲锋,现场布满日军尸体,至少有上千具。
高温之下,日军的尸体很快腐烂,发出刺鼻恶臭,根本无法清理,只能戴着防毒面具继续战斗,有不少美军士兵当场就崩溃了,无法面对如此可怕的场面。日军最终退走了,战后经过清点现场的日军尸体,超过一千五百具,无一幸存。美军连队的伤亡并不大,但心理崩溃的人却不少,谁也不想回忆那噩梦般的经历。
克拉克中校思绪纷乱之际,后方的防御阵地传来爆炸声,是日军在使用迫击炮攻击美军的火力点,可能是进攻前炮火准备。他迅速赶往后方防御阵地查看,但没走出多远,前方防御阵地也响起爆炸声,同样持续不断,很难判断那个才是主攻方向。他判断这是日军的佯攻,造成美军的防御混乱,用来掩护真正的攻击方向。
他立刻命令两栖部队的炮火进行反击,压制日军的迫击炮,前沿火力点不要盲目射击,防止暴露,除非日军全力进攻。两栖部队配备一个迫击炮排,另外还有半履带装甲车上75毫米榴弹跑,火力不弱,展开反击不久,便成功压制住日军的炮火,优势明显。日军很快停止了炮击,预想中的攻击并未展开,果然是佯攻。
克拉克中校不敢大意,要求所有防线的的美军保持高度警惕,照明弹要不间断地发射,不让日军利用黑暗进攻,无需节省。白天运输机空投的弹药补给中有不少照明弹,就是让美军用来夜间防御的,此刻正好派上用场。照明弹很快将附近的街道照射的如白昼一般,而阵地内却漆黑一片,很难看清美军的防御部署。
日军虽然很难靠近美军的防御阵地,但骚扰射击却始终没有中断,不让美军有放松休息的时间,一直保持高度警惕,从而消耗体力。美军对日军骚扰并未积极回应,只要他们不靠近危险距离,严禁还击,既浪费弹药也容易暴露位置。日军骚扰战术不奏效,随即开始进行试探性的进攻,沿着街道两侧建筑物阴影快速推进,避开照明弹笼罩。
美军很快开火射击,但并未动用M1919A4气冷式重机枪和M2重机枪,仅集中几支勃朗宁自动步枪进行火力拦阻,很快就打退了日军进攻,现场留下了三四具尸体。前沿阵地警戒的美军也知道日军是在试探性的进攻,自然不会暴露重武器,勃朗宁自动步枪使用起来灵活机动,而且火力也不弱,对付缺少重武器掩护的日军非常合适。
但是日军试探性的进攻很快就逐渐加强,同时配备多挺99式轻机枪,压制美军的自动步枪,掩护日军快速突击。日军是从长街前后两个方向发起攻击的,兵力至少有两百,突击的速度很快,转眼逼近美军的防御阵地。美军掩体内M1919A4气冷式重机枪随即开火,前后阵地各配备一挺,弹药充足,火力凶猛。
威利斯吉普车上当然也有一挺重机枪,贝特朗和两名美军负责操控,驾车机动支援,弥补防御阵地火力的不足。半履带装甲车上的双联装M2重机枪暂时没有开火,由克拉克中校亲自指挥,目前日军的攻击强度还不足以动用M2重机枪,留待关键时刻。克拉克中校不清楚日军的兵力究竟有多少,不能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