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就主打一个寸草不生,瞬间燃尽皮肉、蒸发血液都只是小意思。
车辆上搭载的博军人员不但没来得及跳车逃生,连留个全尸都已成了奢望,有一个算一个都被烤成了外焦里嫩的冒烟干尸。
姿态各异、横七竖八地以各种姿势,或挂或倒在车辆残骸里,不知详情的人看了保不齐得以为这是什么恐怖片的取景拍摄现场。
“我们成功了!这一轮至少歼敌百人,我敢保证!”
“话虽如此,但也有坏消息,比如说导弹打光了。”
尺寸宽大、待发弹药架容量大的t-72b3m,可以一次性携带多枚炮射导弹进行前线持久战,足以在高强度作战中持续保证高精度火力输出。
但bmp-2m却不行,一方面是车本来就小,压根没多少空间可容纳太多弹药。
在尺寸重量本就不大的苏\俄系车里,bmp-2可是出了名的“矮穷矬”,你甚至很难在俄军现役车型里,找到比这玩意儿更迷你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
另一方面是不大的车体空间内还得塞进去一个班的机械化步兵,塞一个班就不说了还得额外再携带挤占空间同样不小的30机炮弹链,最后还得把bmp-2本身的3人车组也算上。
见缝插针地给车里备上4支预装填的短号发射管,这就已经是bmp-2m所能携带备份导弹的极限。
车外4发、车内4发,总共8发导弹,从刚才的战斗伊始打到现在已经耗尽,确实相当威猛的对博军溃兵导弹齐射也是有代价的。
没了3辆bmp-2m的导弹输出,整个小型战斗群组的火力立刻掉了一大截,仅剩3辆还有炮射导弹备弹的t-72b3m在继续不间断开火。
但炮射导弹这个东西毕竟是一种低携带量弹药,就算周正财大气粗有外挂,基本不用考虑成本问题,但坦克一次出击的弹药携带比例是讲科学务实的,你总得综合考虑各种战场情况而不能全带炮射导弹。
一次出击带上个10发8发的已经够多了,通常战况下来说也足够用了。
但这也就意味着眼下还在继续用炮射导弹,给博军车辆远距离逐一点名的3辆t-72b3m,已经无法再撑太久、即将导弹耗尽。
意识到光靠己方的火力,肯定是无法全歼这波已经开始进一步分散队形、且越跑越远的博军溃兵了。
向上级请求了支援,但还没收到进一步答复的中尉车长,这就再次冲着无线电大喊发问。
“‘沙蝎1号’呼叫‘曼苏尔’,支援还没就位吗!?我们连弹药都快打光了,就快留不住敌人了!”
咻——
中尉话音未落,身旁的巨大炮闩内又是一声鸣笛尖啸传来,倒数第二发炮射导弹已然呼啸而出。
按下装弹机选弹按钮的炮手同时提醒道。
“这是最后一发了!你最好赶紧想想办法,不然就只能玩平射炮了!”
比炮手更急的中尉车长还没收到答复,情急之下正要再次发问,踩着点的回复声却在这时从无线电中传来。
“请求收到,这里是‘曼苏尔’,辛苦你们了!炮兵刚刚完成机动就位,接下来交给炮火轰炸解决。”
“......”
稍有一愣的中尉眨了眨眼,当即心中大喜。
“‘沙蝎1号’明白!赶紧把那帮混蛋炸上天,别让他们跑了!”
天空中,一架隶属于炮兵分队的炮侦型见证者-129无人机已经赶到战场。
与通常型见证者-129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左右两翼的挂架之下,各携带了一个采用不同激光编码的激光制导吊舱。
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仅此一架炮侦型见证者-129,就能同时引导两个火力通道。
让使用对应激光编码的两批次激光制导炮弹,同时精准轰炸两处不同坐标,互不干扰耽误,火力打击效能对比传统的无人机引导直接翻倍。
由携带双激光制导吊舱的炮侦型见证者-129本体,作为数据链上下行的传输基站,实时远程操纵激光制导吊舱的地面控制站,已经于后方基祖城内锁定了目标。
“无人机飞行姿态稳定,保持稳定。”
“1号吊舱完成锁定,保持锁定。”
“2号吊舱已捕捉到目标,激光引导中。”
“炮兵信道畅通,开火!重复一遍,立刻开火!”
负责跨兵种协调指挥地面控制站的瓦格纳上尉手扶耳麦、一声令下,接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