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追求。
倘若此时爆发大战,他这位广西巡抚就是前线最高负责人,根本不可能调离。
安南人实力不弱,广西的主力又在前线平叛,此时激化矛盾很容易吃亏。
万一吃了败仗,他就是第一责任人。
到时候别说升迁,恐怕连现在的位置,都不一定能够保住。
偏偏安南人的挑衅,又无法置之不理。
国书是官方途径送过来的,哪怕是安南内部问题,那也是安南王的锅。
参考以往的惯例,为了大虞的颜面,最轻也要罢黜安南王的王位。
人家安南王不傻,肯定不会坐以待毙。
若是较真处理,双方少不了干一仗。
权衡利弊之后,他决定把问题丢给皇帝。
从全局上考虑,大虞朝此时不应该在南边掀起大战。
皇帝自己压下国书,那就和他没关系了。
至于国书上的威胁,短时间内是不会发生的。
农耕时代,出兵都是春耕完成后。
到时候他早该调离了,后续就是新巡抚的麻烦。
……
杭州城外,折腾了一个月之后,两广官军和闽浙官军顺利完成会师。
正在寒暄之时,传令兵带来的消息,打破了众人的对话。
“总督大人,好消息!”
“景总兵传来捷报,大军成功攻克苏州城,斩获……”
具体战绩,此时已经没人关心,大家只记得拿下了苏州城。
坐拥扬州和苏州两府之地,长江下游地区就到了朝廷手中。
收复南京的条件全部成熟,接下来可以正式发起南京会战。
不过室内的气氛,却有那么一丝尴尬。
攻克苏州是好事,但捷报来的时间点,着实太过敏感。
在收复南京的问题上,一直都有路线之争。
舞阳侯主张以扬州为支点,发起渡江作战强夺南京。
成国公则主张从苏州介入,直接在陆地上平推。~x+i_a.o^s¢h¢u^o/c,m-s?.*n.e¢t′
双方的意见,在军事上都具备可行性,孰优孰劣不好分辨。
两人争执不休,主要还是源于利益。
无论舞阳侯,还是成国公,背后都有一帮小弟,大家都想要收复南京的大功。
谁抢到了话语权,在接下来的会战中,就拥有了更多主动权。
此时送来收复苏州的捷报,更像是在示威。
成熟的政治家,不会搞这种低端的手法。
面对文官集团那个庞然大物,勋贵集团必须抱团,才拥有与之博弈的资本。
相较于战功争夺,朝堂上的话语权之争,才是大家的核心利益。
在这种背景下,勋贵系内部必须保持“斗而不破”。
任何激化矛盾的做法,都是不被允许的。
“老夫刚到杭州,就收到了收复苏州的捷报,看来叛军死期将近。
公爷,您准备什么时候拿下杭州城啊?”
舞阳侯笑着问道。
言外之意非常明显。
甭管从苏州打过去,还是从扬州打过去,都是在南直隶开打。
作为江南总督,在他的辖区内发起战争,充当主帅名正言顺。
真要是想抢主导权,那就直接从浙江一路平推,那么大军主帅自然非闽浙总督莫属。
“国舅爷,杭州府可不好打,里面的叛军都是又臭又硬的家伙。
想要拿下杭州,怕是还要一些时日。
现在既然开辟了新战场,那么就没必要在杭州城上浪费时间。
拿下南京之后,叛军士气崩溃,再调头收复杭州、南昌、九江等地也不迟。”
景国良面不改色的回应道。
攻城需要付出的代价,要远高于正常作战。
若是提前在这里折损太多的兵力,那么后续的战争,他们就只能充当配角。
“一路车马劳顿,大家都累了,军务上的事情不如明日再议。”
见火药味变浓,李牧急忙出来叫停。
内心深处,他早就开骂了。
早知道会碰上这一幕,两天前就该拒绝舞阳侯的挽留,直接返回两广。
此时官军在战略上占据绝对上风,除非叛军能开挂,不然是无法翻盘的。
注定的结局,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