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作战消耗非常大,武将寿命通常都不长。
一旦三巨头故去,后续补充上来的权力继承人,在朝堂上缺乏威望,根本硬气不起来。
到时候独木难支,除了掀桌子之外,李牧不认为有其他办法能抗衡文官集团。
既然结局注定,与其在棋局中挣扎,不如提前跳出棋盘。
……
京师。
看着六百里加急,送过来的捷报,永宁帝瞬间精神百倍。
因为税制改革的问题,最近他和百官闹的非常僵。
长时间的君臣对抗,谁都不愿意看到。
无论是永宁帝,还是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是这场对抗中的输家。
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大家都需要有一个台阶下。
这份捷报来得不光及时,捷报上对战争的定性,也非常符合永宁帝的胃口。
讨伐不臣大破敌军,收复失地,重建交趾布政司。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武功,拿出来是可以青史留名的。
一瞬间,让永宁帝看到了超越先帝的希望。
虽然感激皇兄的传位,可先帝留下来的烂摊子,还是让他痛心疾首。
前面局势最危险的时候,大虞距离亡国就差临门一脚。
全靠他励精图治,才把大虞从亡国边缘拉了回来,结果百官对他的评价还赶不上先帝。
这样的风评,让永宁帝非常无语。
要知道在先帝朝时期,皇帝痴迷享乐,经常不理朝政。
大肆任用宦官,厂卫横行,把百官们折腾的够呛。
诏狱中各种大案,那是一个接着一个,就这还差点混上了中兴之主的名头。
到了他继位后,又是裁撤厂卫,又是励精图治,居然连个好评都没有。
越是如此,永宁帝就越想做出成绩来。
白莲教之乱是他继位后爆发的,还有他的宠臣挑起的,这口锅他根本甩不掉。
镇压叛军属于补救措施,无法成为皇帝的政绩。
想要干出成绩,要么对外战争胜利,要么内修政理干出名堂来。
前面提出的税制改革,就是他想要搞的内政,可惜反对派力量太强,改革无法推进下去。
短时间之内,唯一能出成绩的就是安南战争。
现在捷报传来,到了收获胜利果实的时候,必须拿出来炫耀一下。
顺便借助前线大胜的好消息,把百官们的视线,从税制改革上挪开。
省得那帮家伙,天天对他骂个不停,动不动就要去跪太庙。
“苏浩宇,召集朝中三品以上大员,到养心殿议事。”
永宁帝当即吩咐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