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阗旧地。·y_u+e\d!u`y.e..+c?o.m/
常茂与汤鼎正率军潜伏在一处山谷中。他们在等待斥候的消息,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行动。随着承天帝朱标一声令下,二十五万大军即刻开拔驰援西域,一时间旌旗蔽日,甲胄寒光映照着西行的征途。常茂、汤鼎等镇守各地的宿将也纷纷星夜兼程赶来——他们与李祺不仅是同袍,更有着过命的兄弟情谊,如今李祺要率军迎击帖木儿帝国的东征大军,这些家伙自然不会袖手旁观,都想着赶来助他一臂之力,共同捍卫大明的西疆。再者,这些年来大明水师在沿海屡建奇功,无论是平定海寇还是开拓海疆,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声望日隆;反观陆军,虽常年戍守边疆、镇压叛乱,却鲜少有机会参与这般大规模的对外决战,将士们心中早已憋着一股劲,渴望能在对抗帖木儿大军的战场上证明自身实力,让陆军的锋芒不逊于水师分毫。尤其是水师四大将李景隆、冯诚、邓镇与常升,早已凭借远击异域的战绩名满天下,功勋簿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他们的赫赫战功,朝堂之上更是备受倚重,风头无两。反观常茂、汤鼎这些常年镇守内陆或北疆的陆军将领,看着这些昔日一同在军中立下誓言的好兄弟如今功成名就、声威远播,心中既有为他们骄傲的情谊,也难免生出几分不甘。他们戎马半生,虽也在边境与蒙古部落、地方叛军周旋中积累了不少战功,却始终缺一场像水师那样震动天下的大战,如今帖木儿大军压境,恰好是陆军证明自已的机会——他们憋着一股劲,既要帮李祺守住西域,更要让天下人看看,陆军将士的血勇与战力,绝不输于水师诸将。此番驰援西域,恰好成了陆军将士们展现实力、挣回荣誉的绝佳机会,全军上下士气高涨,皆盼着能与来犯之敌一较高下,让帖木儿见识到大明陆军的铁血战力。他们抵达西域驻地后,李祺丝毫没有寒暄客套,当即下达军令:命常茂、汤鼎等将领各率五千轻骑,分散深入西域腹地,以于阗、塔里木河沿岸为重点区域,探查帖木儿帝国大军的具体动向——包括兵力部署、粮草补给线以及先锋部队的推进速度。令众人稍觉意外的是,常茂与汤鼎率领的两支轻骑,竟在一处名为“黑风口”的戈壁峡谷附近发现了同一股可疑的游牧部落集群。两人对视一眼,心照不宣地勒马汇合,没有贸然行动。常茂当即拍板,派出十余名精锐斥候,换上当地牧民的服饰,趁着夜色潜入部落周边,仔细打探对方的旗号、人数与动向,力求摸清这股势力究竟是帖木儿大军的前哨,还是沿途依附的游牧附庸,为后续大军的布防提供精准情报。而军中的“斥候”,绝非普通兵卒,每一个都是从全军中精挑细选的精锐。斥候的职责远不止刺探敌军情报这一项,他们实则是军队的“耳目”与“利刃”,承担着多种关乎战局走向的艰巨任务。大军开拔前,斥候需率先深入战地周边,细致探查地形地貌、山川河流等地理环境,标记可饮用的水源地、隐蔽的宿营点,以及可行的行军路线,甚至要将关键信息绘制成精准的军事地图。若遇悬崖峭壁、河流险滩,还需提前判断是否需要先锋队开山搭桥,为后续大部队扫清障碍,避免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战斗打响时,斥候的作用更为关键。他们既能悄然摸至敌军岗哨,以快准狠的手法解决哨兵,为大军突袭打开缺口;也能趁着夜色或混乱潜入敌后,盗取敌军的布防图、粮草清单等重要文件,甚至在关键时刻执行刺杀敌首的任务,以最小的代价扰乱敌军指挥中枢。 因此,一名合格的斥候,不仅要身手敏捷如猎豹,能在荒漠、丛林等复杂环境中快速穿梭;更要武艺高强,能在遭遇突发战斗时以一敌众;最关键的是要善于隐藏行踪,能融入环境如鬼魅,让人难辨踪迹。可以说,每一个斥候都是军中千锤百炼的精锐,他们的存在,往往能在无形中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负。片刻之后,五队斥候如同暗夜中的影子般悄无声息地返回营地,只是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凝重之色——他们带回的,是一个令人心头一沉的消息。“将军!”一名斥候队长单膝跪地,声音压低却字字清晰,“据我等多方观察核实,前方那股势力确实是帖木儿帝国的先锋军无疑!”另一名斥候紧接着补充:“我等找到一位侥幸逃脱的土著老者,从他口中打探到,这支帖军是五日前抵达黑风口的。他们先是以铁腕屠戮了反抗的部落,又降服了周边几个小部族,随后便在此处安营扎寨,看架势是要以此为据点休整待命。”最关键的情报来自最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