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东北春城的江湖社会,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传奇人物,谁呢?他就是长春的蓝码大哥,赵三,赵红林!
咱们从今天开始就唠一唠这个传奇的赵三哥,开启他那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咱们从他初出茅庐之时讲起,讲一讲他是如何从一个普通的杀猪卖肉的小贩子,成为长春江湖上知名挂号的一代蓝码大哥,而且至今无人超越!
咱们要从 1991 年说起。为何是 1991 年呢?只因三哥正是在这一年开始崛起,也就是从这一年,赵红林赵三哥,开启了他那令人惊叹的人生篇章。
赵三是长春本地人,家住长春南关区东大桥附近。有人或许会问,在 1991 年的时候,三哥在做什么呢?在八几年的时候,大约是 1986 年或者 1987 年左右,赵三的生活过得颇为富裕,并不穷困。那时的他,已有一位娇妻,名叫王红。在以后的故事中,王红也将占据重要的戏份。
王红家中哥仨,老大王伟,就是赵三的大舅哥。老二王红,她与赵三乃是结发夫妻,生得十分漂亮。老三叫王志,人送外号“疯狗王志”,是赵三的小舅子,听那外号就不是个省油的灯,他可没少给赵三儿添麻烦。
赵三与王红结婚较早,在那个物资匮乏的 80 年代,对于 60 后、70 后的人来说,那是一个充满回忆的年代。那时,老百姓过日子挣不了多少钱。
在农村,八几年的时候,那个年代,就是人们观看电视剧《霍元甲》《陈真》的时候,电视机在农村都极为少见。城里的工资也不高,大概也就三四十块、四五十块的样子。可能一个人开 三十七块二,另一个人开 四十二块三。那个时候,涨工资也不过就涨几块钱。
而赵三呢,他接替父亲的班,在当时南关桥头的大副食商店卖猪肉。
三哥最早就是个卖肉的。这可不是虚构,你若是向长春的老人们打听起 80 年代的赵三在做什么,都会告诉你,他一边卖肉,一边耍钱。
在那个年代,他的工作就是卖肉,接替的是父亲的岗位。那时的供销社或者大商店,多多少少都带有国有企业的性质。
在影视剧中,我们也能看到那个年代的场景,卖货员们十分神气,三四个一起嗑着瓜子,顾客们则需排队购买物品。
若是商场来一批电视机,门口必定排起长队,人们挤破脑袋都想买到。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买粮要粮票,肥皂要票,白糖要票......,那是个粮据的年代。
三哥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缘非常好,无论走到哪里,都风风光光,特有面儿。那么,他的面子是从哪儿来的呢?
在那个年代,猪肉可不是光有钱就能买得着的。
三哥为人豪爽,好交朋友。那时候,若是有关系好的、相处不错的人,不管你家是做什么的,若是嘴馋了,家里孩子又多,比如有六七个孩子,原本只有五斤肉票,却想买十斤肉,那来到商场或者商店,就得找熟人。
而认识赵三的人呢,便会找到三哥。那时候的三哥长得四方大脸,十分精神。来人便会说:“赵三儿啊,看看能不能给大娘多割点肉啊?”
赵三有权有势,手中的刀往案板上一剁,十斤肉就按五斤算,半买半送。
三哥就这样,没少结交人,一来二去的,大家跟赵三处得都很不错。
三哥在不知不觉间结交了很多朋友,人缘非常好。
然而,风光的三哥却染上了一个恶习——耍钱儿。
三哥手上有权,有肉票,虽说钱不是很多,但也是有闲钱的人。毕竟大家都挣着那点儿不多的工资。
有人就开始琢磨他,特意找赵三耍钱儿,推牌九、打扑克。
赵三赢了钱,对方就给赵三钱;赵三输了,若没钱给,人家就会对赵三说:“三哥,你看这钱你就别给了,下次我买肉的时候,你给我拿十斤肉就行了,或者下次给我二十斤肉。”
就这样,一来二去,赵三常以公家的东西结交人。
他当时并不会玩牌,纯纯的老憨一个,傻了吧唧的,光输钱不说,多数输的还是公家的东西。
一来二去,在 1986 年到 1987 年这个过程中,赵三就因为用公家的东西乱来犯了错误,就像后来的梁旭东早期倒卖发票啥的。
赵三因为这事被抓进去过,进行了一段时间劳动教养。
到了 1991 年,赵三的媳妇儿和赵三两口子手里有了点钱。因为那时候国有资产的商场或者供销社取消了,包给了个人。
三哥和三嫂王红就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