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辽东地区出现了难得的好天气。·5′2\0?k_s-w?._c!o.m^
仿佛是天公在作美,李世民的心情非常好,不仅穿上了天策上将盔甲,还让每个将士都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盔甲,准备以全新的面目,展示正义之师的风采。毕竟只有正义之师,才会让敌军不战而降。另外,白岩城的投降,也为第一阶段的辽东之战,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因为辽东城攻破后,白岩城再投诚,高句丽的外部大门就已经打开了。这对大唐来说,绝对是一个超级里程碑。毕竟这是隋朝两代帝王,隋炀帝杨广百万大军都没有做到的事。怎么能让李世民不高兴呢?“呵呵.”李世民骑在他那青骓马上,已经不知道笑了多少回了。而两侧的其他将领,也是如沐春风,与有荣焉。唯独长孙无忌,时不时的眉头紧锁,不知道在想什么。此时,距离白岩城还有不到五里,李孝恭笑着看了眼李世民,又看了眼白岩城方向,道:“白岩城一投降,我们正好可以休整一段时间,等明年开春,再一举攻破平壤,陛下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覆灭了高句丽,真是可喜可贺啊!”“诶,孝恭,现在说覆灭高句丽还早!不过是区区白岩城罢了,算不得什么的”李世民谦虚的抬手示意了一下。但身旁的李道宗却不以为然地道:“陛下怕是小瞧了您的威名!如今虽是这区区白岩城投降,岂可知,下一个白岩城不是平壤呢?”“哈哈哈!”听到这话,尉迟恭不禁朗声大笑:“如果咱们真是这一路受降下去,那简直不要太好了,这可比太子威风多了!”“是啊!我听说太子都快灭了两国了!”程咬金也随声附和道。然而,随着他们的话音落下,周围的气氛渐渐就变得有些尴尬了。因为离得近的文武大臣,明显得感觉到李世民的气压有些不对,暗骂这两个老匹夫,哪壶不开提哪壶。虽然李世民一直都没有在众臣面前表现出对李承乾的忌惮,但只要眼睛不瞎的人,都能看出李承乾给李世民的压力。毕竟曾经的大唐,也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当初李世民在外面打仗,连战连捷,传到长安的时候,李渊和李建成,还有李元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坐立难安。特别是李渊,不止一次派遣自己的心腹,前往李世民的军中监视他。到最后,李世民更是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那么,李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无非是担心李世民想要更进一步,于是尽可能的将一切都给他,让他贵不可言,富可敌国。然而,即使是这样,李世民最后还是走到了玄武门那一步。这可是前车之鉴啊!大唐根本就不允许有这么牛逼的人!否则大唐皇帝一定会寝食难安,就算是李世民也不例外。因为他就是前车之鉴的前车。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一件事,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你不想进步,有的是人逼你进步。?2`8_l\u`._n`e′t¢而李承乾的东宫,也汇集了一套不亚于当年秦王府的班底。甚至那东宫六率,比当年秦王府那八百人,不知道强了多少倍。敢问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加上李承乾不断积累的战绩,李世民能不忌惮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所以,原本欢乐的气氛,因为尉迟恭和程咬金两个老匹夫,顿时变得有些沉闷。而尉迟恭和程咬金两个老匹夫,却置若罔闻,自顾自的讨论起了白岩城的动向。“诶,你说老程,按照咱们中原的礼仪,投降是不是要隔着几里开始迎接啊?怎么这高句丽一点规矩都没有?他们不是一直崇尚我中原文化吗?”尉迟恭一口气问了三个问题。程咬金被这三个问题问得一愣,然后没好气地道:“我哪知道什么中原礼仪,我就一个大老粗。我只知道,当初在瓦岗寨的时候,李密那家伙是隔着老远去招降的,搞得老夫我很不自在,以为咱们是去投降的!”“哈哈哈!”尉迟恭朗声大笑,然后打趣道:“那你后来投奔王世充,他有没有隔着老远去招降啊?”“这个我可不清楚”程咬金下意识看了眼李世民,然后又话锋一转:“但我记得,我当初投降陛下的时候,也是老远去迎接陛下的!”“哈哈哈!”尉迟恭再次朗声大笑。而周围的其他文武,也跟着笑了起来。气氛又恢复了之前的欢乐。然而,随着笑声渐渐停歇,众文武忽地感觉到不对。因为按理来说,孙代音虽然是高句丽将领,应该不可能一点中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