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诸侯来朝
“第四城,在齐南边角荒野处,新开边田,十年无人驻扎,从今日起,按‘归田令’分派,试种百亩,不问来处!”
“第五城……在晋西断山!”
张青松眉头一皱:“那里是旧战地,无人问津!”
“就是要它!”
秦浩淡淡道:“我们要在仇地上立信,在死人堆上立人,在他们说‘秦人不能来的地方’写上四个大字—‘秦人先到’!”
“让那些还在犹豫的人知道,秦人不是在边上等,是在里头站!”
“他们若不信,那就睁眼看着!”
“我们不是修墙,我们是盖门!”
“门要立在别人国家的肚子上!”
“从此以后,谁都知道,这五口门,就是新秦的骨头!”
“不是挂旗,是长根!”
张青松点头:“属下会派人筹建!”
秦浩转身看着他,语气平静:
“不准用老兵修,不准用旧工役,全招归信人、边民、杂户、义户、弃兵、商贩、少年、寡妇!”
“让他们自己筑墙,自己开渠,自己铺砖,自己挂牌!”
“一砖一瓦全留名,每城立志碑!”
“志碑不写功,不刻王!”
“刻他们的名字!”
“以后谁再说这片地是抢来的,我们就拿出志碑给他看—这不是谁打下来的,这是他们一砖一瓦自己盖的!”
“他们是自己的王!”
“我们什么都不做!”
“我们只给他们一个机会!”
“谁肯来,谁愿动手,就能留下!”
“这不是恩赐,这是买卖!”
“你给一份信,我还你一个国!”
“这,就是我们打的仗!”
“不是靠将军,不是靠兵,是靠他们自己!”
“他们不是投降者,他们是建国者!”
“他们要的不是一碗饭,是一块地!”
“地给他们,脸就不用我们给!”
“他们自己会站起来!”
“站起来,就再也不会跪!”
张青松站在一旁,手指在册页上慢慢按了两下,低声道:
“属下明白!”
“这五城,不叫迁民,不叫屯田,不叫开边!”
“我们叫它—五志!”
秦浩轻轻点头:“五志,不灭!”
“从今往后,这就是—新秦的根!”
五月末,五志初开。)a§微°?趣±?小[§?说^?网¨ μ÷免?°费£&阅?μ?读2±+l!u′o·q!i-u/y!d!.*c^o+m+
南楚旧道口:“安志城”破土动工。
越西矿丘:“技志城”招募首批百户技户。~£D咸¥?鱼?;看??书± {e首2?2发+<
东吴盐道:“商志城”集市已成规模。
齐南野地:“田志城”新田三百亩开垦完毕,试种已下种。
晋西断山:“武志城”第一批归信兵百人已经扎营立桩。
五座城无朝诏、无鼓乐、无开仪,只有人,有锄头,有瓦砖,有马车,有布棚,有一根一根从地里拔出来的木桩。
起初没名册,也没人知会谁是头领,全靠老百姓自己选、归信者自己推。
你出力多,你守规多,你说话公道,就由你主事。
一块田地,一顶帐,一口铁锅,一支笔—就是一座城的根。
他们没有官帽,没有兵符,但他们有册。
每建一段城墙,便有一人登记。
每开一条水渠,便有一户写名。
每修一处房舍,便挂一块名牌。
他们写得歪歪斜斜,有的只写名字,有的只画一个符号。
可就是这一个一个名字,就成了这座城里最牢的地基。
不是砖,不是木,是人心。
不是秦王派谁来管,而是—他们要留下来管。
安志城开城那天,城墙还没建完,只有三段木栅,两座瞭望架,连大门都只是一块横倒的厚木板,但那天来了整整三百户,扛着家当,带着牛、牵着小孩,一路从楚地赶来。
他们没问住哪,也没问管谁,更没人问有没有官批。
他们就一句话:“听说这地收人,我们就来了!”
技志城头一个报名的,是个独臂铁匠。
他说他当年在越国铸坊被逐,罪名是“不听调令”,实则是他不愿给将军做私兵利器,被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