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听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听小说网 > 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 > 逆顺肥瘦篇第三十八(四)

逆顺肥瘦篇第三十八(四)

磕磕绊绊的。”

“那针对这种血清气浊的情况,咱们该咋办呢?岐伯这里说‘疾泻之则气竭焉’。啥意思呢?‘疾泻’就是快速地把身体里那些不好的东西排出去,就像快速地把河面上的垃圾清理掉一样。但是呢,这个‘泻’可不能乱来,要是泻得太猛了,就会出现‘气竭’的情况。

这‘气竭’啊,就好比河里的水突然被放光了一样,身体里的气一下子就没了。为啥会这样呢?你想啊,咱们身体里的气虽然浑浊了,但它也是维持身体正常运转的重要东西啊。要是咱们像开闸放水一样,一下子把气全放出去了,那身体可就受不了啦。

就好比一个气球,本来里面有点气,虽然气有点乱,但还能保持气球的形状。要是咱们一下子把气全放光了,气球不就瘪了嘛,身体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啊,在治疗血清气浊的时候,虽然要把那些浑浊的气排出去,但得把握好度,不能排得太猛,不然身体的气就全没了,人就会变得特别虚弱。

那具体咋把握这个度呢?咱们在选穴位的时候,就得特别小心。比如说,会选一些能调节气的运行,又能把浊气慢慢排出去的穴位。像膻中穴,这个穴位就在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线上,就像身体里的一个‘气的大管家’。咱们通过针灸刺激膻中穴,就像给这个‘大管家’下命令,让它把身体里的浊气慢慢清理出去。

还有合谷穴,在手上,拇指、食指并拢,肌肉的最高处就是。合谷穴就像一个‘小助手’,能帮助身体把浊气往外排。但在针灸的时候,手法很重要,不能扎得太深,也不能留针时间太长,不然就容易导致气泻得太多,出现气竭的情况。

咱们得像个细心的厨师做菜一样,把握好调料的用量,多一点少一点都不行。针灸的时候也是,进针的深度、力度,还有留针的时间,都得恰到好处,这样才能既把浑浊的气排出去,又不会让身体的气消耗过度。”

黄帝听得眼睛都瞪大了,赶紧问:“岐伯啊,你说这针灸的手法和穴位的选择,有没有啥具体的标准呀?我还是有点迷糊。”

岐伯笑着说:“黄帝呀,这标准得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定。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样的树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一样,血清气浊的程度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对于身体比较强壮的人,针灸的时候手法可以稍微重一点,进针可以深那么一点点,留针时间也可以稍微长一点。但也不能太过分,还是得在安全的范围内。这就好比一辆大卡车,能装的货物多一些,可以稍微多装一点。

要是身体比较虚弱的人,那手法就得轻得多啦,进针要浅,留针时间也要短。就像一辆小推车,装不了太多东西,你要是装太多,小推车可能就被压坏了。

穴位的选择呢,除了刚才说的膻中穴、合谷穴,还得看具体症状。要是这个人还伴有脾胃不好,肚子胀胀的,那可以再加上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足三里穴就像脾胃的‘好朋友’,能帮助脾胃把浊气排出去,让脾胃功能恢复正常。

要是这个人还有点胸闷,呼吸不太顺畅,那就可以再选内关穴,在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能调节心脏和胸部的气机,把那里的浊气清理掉。

咱们得像个聪明的裁缝,根据每个人身体的‘尺寸’,也就是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灸手法,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在扎针的时候,家长得帮忙固定好小婴儿的身体,别让他们乱动。因为小婴儿不懂事,可能会因为害怕而挣扎,要是乱动的话,很容易导致扎针失误,伤到他们自己。这就像你要给一个调皮的小孩打针,得有人帮忙按住他,才能顺利打针。

扎完针后,家长还得注意观察小婴儿的反应。要是小婴儿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比如局部有点红肿、哭闹不止,得及时告诉咱们,咱们好采取相应的措施。所以说,家长就像小婴儿扎针治疗过程中的‘小助手’,作用可大啦!”

黄帝一脸神秘兮兮的样子,拍了拍岐伯的肩膀说:“岐伯啊,你说这‘临深决水’,在咱中医里头到底是啥个讲究啊?我这脑袋里啊,一直琢磨不明白,感觉就像一团乱麻似的。”

岐伯一听,乐了,哈哈笑着说:“黄帝呀,你这问题问得挺有意思。‘临深决水’呢,在咱中医这儿,其实就是打个比方,用来形容身体里气血的一种状况,以及咱们相应的治疗方法。这就好比啊,把身体里的气血想象成一条河,有时候这条河的情况有点复杂,咱们得像治水一样去处理。”

“先说说这‘血清气浊’。啥叫血清气浊呢?就好比一条河,河水看着挺清澈,但是河面上却飘着好多脏东西,乌七八糟的。这身体里的血就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