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两天,纪大娘带着杠头过来做饭,刚到胡同口,便被人叫住:“这位大婶,请问你是住在这里吗?”
大婶?
纪大娘皱起眉头,上上下下打量面前的人,一脸老褶子,比她爹都老,还敢叫她大婶?
“你管谁叫大婶呢,我啥时候有个你这么老的侄子?”
那人......这怎么还骂人呢。?比¢奇`中\文.网_ !更/新-最_快~
“大姐......”
“谁是你大姐?“
“大妹子!”
纪大娘翻个白眼,总算有点家教了,年纪一大把,怎么就四五六不懂呢。
“啥事儿?”
“你住这儿,一准儿知道咱们这儿有位读书人,个子挺高,眉清目秀,对了,出手也挺大方。”
纪大娘没好气:“没有这人,你记错了。”
“怎么可能记错呢,轿夫都说了,那人就住在这里。”
纪大娘恍然大悟:“你说的是孙少爷吧,咋地,打听朱举人家里有多少钱,想去偷啊?”
“孙少爷?”那人自动忽略了最后两句,他最怵头的就是京城这些婶子大娘们,你说她们嘴严吧,就没有比她们嘴更快的了,你说她们嘴上没有把门的,她们警惕性可高了,动不动就把细作、奸细挂在嘴上。
说什么来什么,纪大娘问道:“你打听孙少爷做什么?我知道了,孙少爷的舅舅是戍边的武将,你该不会是鞑子派来的细作吧,来人啊,抓细作!”
杠头:“汪汪汪!”
不知从哪里冒出来好几个老太太:“细作,有细作!纪妹子,你等着,我回去拿锣!”
纪大娘:“咦,你跑什么?说你呢,那个细作,你别跑!”
......
甄五多正坐在院子里和三千两聊天,听到外面吵闹,小老头立刻拿上马扎和小茶壶跑出来看热闹,可是他晚了一步,热闹已经散了。
小老头遗憾不已,感觉他那五十两银子一两的新茶都不香了。
“纪妹子,你不讲义气啊,有热闹也不让杠头进来叫我,”
纪大娘怪不好意思的,她也没想到那人跑得那么快啊。
“也不知道从哪来的一个生瓜,打听书生,还是个出手大方,个子很高的书生,咱们这片儿的书生就五个,你家的小野,我家那个讨债鬼,还有金举人家的那两个,再有就是孙少爷了,可若是出手大方个子又高的,那就只有孙少爷了,你家小野才八岁,金举人家的那两个一个十一,一个九岁,我家那个倒是十五了,可是个子也不高啊,他要找的,不是孙少爷还能是谁。_三·叶,屋, ,更¢新!最¨快?”
甄五多心道,人家找的是书生,不是只有学堂里念书的才叫书生,金举人四十多了,那也是书生。
不过,他猛的想到了一个人。
就那天,萧真那个不孝子,不知道抽的哪门子的羊角风,打扮成书生的样子跑过来气他。
没错,那小子平时不那样穿,就那天,穿了一身书生袍,还买了好多糖果,那些糖果直到现在还没吃完,这在别人看来,可不就是出手大方吗?
莫非那人要打听的是他老人家的不孝子?
“那人长什么样?”小老头问道,找那不孝子找到这里来,夭寿啊,那不孝子若是连累了他的宝贝大孙女,看不扒了他的皮!
纪大娘:“年纪不轻了,那脸老得像榆树皮,说的是官话,不过,一听就是外地来的,咱京城就没有这么没脸没皮的人。”
甄五多,得,又来了。
“外地人在京城住了几十年的,那可多了去了,那你说,人家是京城人,还是外地人?”
纪大娘:“当然是外地人,不论住多少年,他都是外地人。”
甄五多:“那你说皇家是京城人还是外地人,太祖爷进京时都四十了,祖上也不是京城的,对了,祖坟也没在京城。”
纪大娘:“哎哟,我说老爷子,你这不是抬杠吗?那太祖爷能和咱们小老百姓一样吗?天下都是他的,京城也是他的,都是他的。”
小老头......
“我不和你吵,杠头,来,我给你拿肉干吃。”
纪大娘去厨房,小老头带着杠头去了后边的院子,一挥手,一名护卫从房顶跳下来。
“去查查,谁在打听书生。”
护卫刚走,赵时晴就跳了出来:“外公,什么书生啊?”
小老头没有瞒她,这事他必须要告诉他的宝贝大孙女,让她知道,萧真那小子又惹事生非了,把人都招到家里来了。
能挑拨离间的机会,小老头决不放过。
赵时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