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留给你们和厨师们。”她顿了顿,补充道,“要是你们吃够了烤肉,也可以烤点东西送给其他岗位的同事,尤其是今天带大家玩项目、管马场的那些人,辛苦一天了,让他们也尝尝鲜。”
一位年轻的工作人员眼眶微红:“陈小姐,您真是太周到了……我们都记在心里呢!”说完接过鸡,快步走向厨房,脚步轻快,心里却沉甸甸的暖意。
这一刻,不只是烧烤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与尊重,在这片土地上悄然生长。
而剩下的五只经过精心处理、准备用来制作烤鸡的农家土鸡,被分别装在几个锃亮的不锈钢盆子里。^y¢e`x,i?a′k-e·.?c!o^m¨此时,陈梦瑶的大嫂和二嫂十分热情地走上前来,主动接过装着土鸡的盆子,笑着说道:“妹子,加调料这事儿就交给我们吧,我们在这方面可是挺在行的。毕竟啊,平时家里做饭的时候,这些活儿没少干,经验还是挺丰富的。”
大嫂和二嫂一边说着,一边开始着手准备给土鸡加调料。她们仔细地清点着需要用到的各种材料,然后有条不紊地告诉陈梦瑶:“妹子,你去把盐、生抽、料酒、姜片、蒜末、花椒粉、胡椒粉还有蜂蜜这些调味料都拿过来,剩下的就交给我们来处理。”
陈梦瑶听后,赶忙按照两位嫂子的指示,迅速将所需的调味料一一取了过来,整齐地摆放在一旁的桌子上。放好后,她并没有闲着,而是站在一旁静静地观摩起来。只见大嫂熟练地拿起盐罐,轻轻摇晃着,均匀地撒在每只土鸡上,嘴里还念叨着:“盐可不能多放,也不能少放,得恰到好处,这样烤出来的鸡肉才入味。”二嫂则在一旁配合着,将生抽小心翼翼地淋在土鸡身上,仿佛在给它们涂抹一层美味的外衣。
接着,大嫂拿起姜片和蒜末,均匀地撒在土鸡的各个部位,边撒边说:“姜和蒜能去腥增香,这可是烤鸡少不了的调料。”二嫂则负责将花椒粉和胡椒粉撒上去,她动作轻柔而娴熟,确保每只土鸡都能均匀地沾上这些调料,嘴里还解释道:“花椒粉和胡椒粉能让鸡肉的味道更加丰富,吃起来更有层次感。”
最后,大嫂拿起蜂蜜罐,用小刷子蘸取蜂蜜,慢慢地刷在土鸡的表皮上,笑着说:“蜂蜜能让烤鸡的外皮变得金黄酥脆,色泽也更好看。”二嫂在一旁点头表示赞同。
陈梦瑶觉得这个过程十分有趣且实用,便拿出手机,将两位嫂子加调料的过程从头到尾认真地拍了下来。她心里想着,以后要是自己想吃了,就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在家里自己做烤鸡了。
而做叫花鸡的任务,自然落到了几位心灵手巧的婶婶、表嫂和堂姐们的肩上。她们围站在农庄烧烤区中央那张宽敞的木桌旁,动作娴熟地将一只只新鲜饱满的土鸡摊开,像对待艺术品般细致地涂抹上秘制酱料——有陈年豆瓣酱的醇香、蒜泥的辛香、五香粉的温润、还有老抽带来的深沉色泽。每一只鸡都被温柔以待,按摩入味后整齐码放在大盘子里,盖上保鲜膜静置腌制。趁着这空档,她们也没闲着,一边翻动着炭火上的玉米和羊肉串,一边聊着家常,笑声如风铃般清脆。
“梦瑶啊,你看我们这手艺是不是很专业了?”大伯母笑着问,手里还拿着刷油的刷子。
“可不是嘛!”陈梦瑶在一旁拍照,眼睛亮晶晶的,“你们做的叫花鸡一定很好吃!等会儿熟了我要第一个尝!”几个长辈笑呵呵的说:“没问题。”
时间一到,她们便默契地用锡纸一层层包裹好鸡只,仿佛是在为它们穿上温暖的外衣。此时,那几个由红砖垒成的传统泥窑也已烧得通红,热浪扑面而来。陈梦瑶的母亲和几位亲戚轮番添柴、控温,坚持了整整半小时,直到窑壁泛出橙红色的光芒,才满意地点点头。
“好了好了,现在可以放进去啦!”二表姐司徒清雅兴奋地喊道。
大家小心翼翼地把番薯和包好的十只鸡放进几个滚烫的窑中,再合力将窑体轻轻砸碎,用湿润的泥土严严实实盖住,像是给食物盖上了一床厚实的棉被,只等时间慢慢发酵出最诱人的美味。
与此同时,烧烤架上的烟火气依旧升腾不息。大家围坐一圈,吃着刚烤好的肉串,喝着冰镇饮料和啤酒,谈笑风生。陈梦瑶举着手机,捕捉着每一个生动的表情:有人嘴角沾着孜然粉大笑,有人眯着眼睛享受微醺的惬意,还有孩子举着蹦跳着跑过镜头——这一幕幕都被她珍藏进了相册。
员工们吃饱后,主动提出要为还在值班的同事们也烤些吃的。陈梦瑶立刻响应:“当然要!咱们不能光顾自己吃。”她的亲人们一听,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