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为谋国经久之计,而非一切权宜之术可比也。”
“然则有国家者,岂必外本内末而后财可聚也哉!”
治理国家的根本策略和方针就是以上所述,这是替上位者所思考的久远大计,不是那些权宜术法小道,那些短浅的眼光所能比拟的。
既然这样,那么那些掌握大权的上位者,难道一定要把外交事务作为根本大事,却把国家的内部事务放在末位,你觉得这样才能够去聚集财富吗?
全文结束,陈凡用反问句收尾,最后的提问,发人深省。
一个国家,想要富强,为什么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为什么要“苦练内功”?
为什么要搞“内部大循环”?
因为任何远交近攻、阴谋诡计,都没有自身的强大来得实在。
而大梁这种农业社会,大部分经济活动都是田中所出。
所以只要搞好农业,不要挥霍浪费,国家生聚个几年,自然富国强兵。
最浅显的道理,但很少有人能沉下心来去把这个说明白。
尤其是乡试这种考场,有的是人想着法子的搞钱,总觉得想出与众不同的办法出来,那就能高人一等,那就能入得考官的法眼。
殊不知,苗灏,罗尚德这种传统士大夫,读书经年,早已返璞归真,他们所期待的不是天翻地覆,而是在儒家的框架内进行一场行之有效的改革。
而陈凡文章里的办法,就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最容易被苗灏、罗尚德这种士大夫们接受的办法。
“然则国家者,岂必外本内末而后财可聚也哉?”
“说得太好了!”
“发人深省!”
“此子天纵奇才又沉稳老练,将来必挂腰玉,衣绯紫,堂皇而列丹陛之下矣!”
苗灏和罗尚德看着依然低头,认真检查文章的陈凡,两人心中不约而同涌出这个预感。
就在这时,刚刚作文时消失的虚影好像又出现了。
只见那个虚影盯着陈凡案上的文章看了片刻,最后点了点头。
苗灏瞪大了眼睛,这次红衣人点头的样子他是看得清楚无比。
这时,那虚影再次渐渐消失不见。
苗灏转头看向罗尚德,而罗尚德此刻恰好也转头看了过来。
两人目光汇聚的一刹那,苗灏嘴唇哆哆嗦嗦挤出了几个字:“朱衣人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