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两人交谈之际,不知什么时候,天上乌云密布,很快便有雷声想起。
“轰隆”一声响,打断了两人的谈话,大雨转瞬即至。
虽然已经到了秋天,但这雨下得又快又急,“哗啦啦”的倾盆大雨浇得号舍前的号军们犹如落汤鸡。
甬巷里转眼便积了水。
就在这时,号舍传来一声凄厉的哭骂声:“贼老天,这雨怎么下得一点征兆也没,爹,娘,孩儿对不起您二老啊,孩儿的卷子湿了……啊~~~”
这一声歇斯底里的哭嚷声很快便在呵斥下戛然而止,但随机此起彼伏的哭声便在贡院的各个方向传来。
陈凡听到哭声,看着头顶上早就搭好的雨布,心中不由感叹,海公当时强调再三的注意事项真真儿救了命了。
此时的他已经作好了一篇《生财有大道》,作为第一场的第一题,是乡试最重要的一题,自己对这篇文章非常满意,若此时没有头顶这块雨布,那哭到眼瞎的人就有他一个了。
就在这时,就隔着他不远处,一个苍老的哭声传来:“如何是好,如何是好,被分配了屎号也就罢了,这大雨滂沱淹了茅厕,脏水已经灌进了号舍里,号军兄弟,求你帮忙清理则个!”
陈凡听出,正是那个给自己讲解“考神”的老头。
唉,这老头也忒倒霉了,这种天气,遇到屎号,又遇到大雨,且偏偏他那号舍低洼。
想想那场面……
陈凡摇了摇脑袋,将那场景驱赶出去,随即伴随着雨打在篷布上的声音抽出了第三张考题:《必得其名》。
陈凡相信,对于想要中举的人来说,自己刚刚那篇《生财有大道》便已经足够了。
但若是想要冲击更高的名次,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一丁点都大意不得。
《必得其名》出自《中庸》: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诗》曰:嘉乐君子,宪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祿于天。保右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原文中的“材”字,陈凡记得朱熹的注释为“质也”,“笃”注为“厚也”。
诗句选自《诗经·大雅·假乐》,诗中的“宪宪令德”是赞扬周成王拥有显著的美好的德行。
这题其实与第一题相比就简单多了,因为这题考察的是考生对《中庸》的熟悉程度,以及对朱子注释的熟悉程度。
对于陈凡而言,自然简单无比。
他闭目沉思片刻,很快便有了破题:“圣人有誉于天下,理可必也。”
写出了这个破题,陈凡自己品评了一番,觉得很不错,且一下子思路就被打开了。
“夫名者,名其德也,有大德矣,名安能去之?”
号舍对面的雅言兄正脱了外衫在那拧水呢,抬头一看,却见刚刚写完一篇文章的陈凡再次奋笔疾书了起来。
“真奇了怪了!”他的目光看向周围号舍,那些考生要么手忙脚乱收拾雨蓬,要么咬着笔杆皱眉苦思。
再看看陈凡,好整似暇的惬意样子,哪里像是来考试的?
“这难道就是老人家说的,天生的相公?”
【养肥再看的友友们莫要自误,你们看看呐可怜的在读吧,别明天就被编辑叫停,不给写了!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