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考完了
很神奇,自从那日被顾彻眉领入勇平伯府后,这个大姐头便再也没有出现过。^7^6′k·a.n·s^h_u_.¢c_o?m¢
陈凡考完第一场,还想着感谢一下她制作的老虎来着,谁知等了三天,人家恁是没有来别院。
乡试第二场考判文五道,诏、诰、表内科一道。
内科一道的意思就是三者间选做一道就可以了。
说实话,陈凡真得应该感谢张邦奇,这老例监虽然不考科举,但在写判文上确实厉害。
经过他这么一点拨,陈凡五道判文,写得轻车熟路。
考试判文,起于唐代。
唐代科举,及第后并不授官,要进入仕途,还要经过吏部的考试,称为省试,也叫“释褐试”。
考试的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曰身,二曰言,三曰书,四曰判。
身,取其体貌丰伟;言,取其言词辩正;书,取其楷法遒美,而判则取其文理优长。
四者之中,和从政关系最密切的就是判。
到了大梁,虽然科举以八股为主,但写得一手好判文,还是能给考生加分很多的。
第二场的五道判文题中,有一道颇为意味深长。
“审得乡董顾锡泉,以孝廉之官身,司乡曲之祭酒,勾结官吏,欺压小民,十载以来,无恶不作……”
你看,苗灏还没等陈凡这些人中举呢,就已经在考场里给未来的举人们下规矩了。eEμ?Z!?*小;?说¤:网¨. ˉ÷最¥新?>-章÷?节*更/,新ˉ?快??
不过,普通人若是作这判文,大抵直接会将这顾某褫夺举人功名,然后再下狱问罪。
但判文里可不能这么写。
判文不是司法审判,这里面也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所以书写判文时,陈凡要先不追既往,不逆将来,宥(宽恕)其前犯,勖以后事。
力戒从今而后,须洗心革命,勿再蹈故。
说完了这些,再提若是将来再犯,则“今再不问,直纵虎以噬人民。”
这玩意,只有经历过官场的人教导后才能写出。
陈凡以前总听一句话说“寒门无贵子”,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若是没有张邦奇的教导,遇到这种问题,陈凡也就被苗灏这个主考官下了套了。
而剩下的表、诰、诏三篇,陈凡选得是“诏”,苗灏出的题目是《拟汉武帝罢田轮台诏》。
说白了,就是以汉武帝的口吻写一篇草拟一篇诏书,因为将来考试的人中说不定就有要进入翰林院负责拟诏的,必要的公文写作还是要会的。
“朕愤匈奴暴横,数使将将吏士出击绝幕数千里,仍置河西四郡。使使者招来西域诸绝国,置校尉,屯田渠犁,冀以破弱匈奴。”
“三十年来,士马亡失,馈运不赀,有司重赋增算以急军兴,加以苛暴,是朕之不明,重困天下父老子弟也。.k·a¨n¢s·h¨u_j*u+n/.*n+e?t\”
……
等考完了第二场,别院中的气氛就已经轻松了下来。
若第一场最为重要的话,第二场则次之,第三场一般只要不是写出大逆不道的话来,策问是不会作为分数的参考的。
不过,心态上放松,不代表就不重视。
堂兄陈轩在考试之前,还是多次强调,科举要尽量做到尽善尽美。
所谓“论、表、策场,杨古今事理,务中肯繁,不许滥写旧套。”
策文写作也不是瞎写,经义写作,文字要在五百字以上,六百字以下,过了六百字就是违式,不许誊红。
但到了策论时,每篇可以写一千余字,但也不能瞎写,写多了,试卷解送礼部检查时,也会追究提调官的责任。
终于,第三场考完,参加南直乡试的几千名士子彻底解放了。
整个南京城都陷入了疯狂之中。
酒楼妓馆,生意火爆。
路上到处是放浪形骸的读书人。
不管考得如何,这种巨大的心理压力了这么久,总要有个宣泄的口子。
陈凡也想找个酒楼好好吃上一顿,谁知刚刚除了贡院大门就遇到了刘绍宗。
“孝隆?你怎么在这?”
刘绍宗笑道:“好你个陈文瑞,这三场怎么也没遇到你?”
陈凡这才响起,刘绍宗也是参考的考生之一,不过南京城汇集了大几千名秀才,没有遇到也是正常。
“文瑞,我祖父说了,等你考完就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