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
“盲子谛箫,何来盛名一说?”
“不过若是客人愿听,自当再吹弹一曲!”
周清风微微一笑道:
“请!”
......
夜色临山,万乐宫后山偏院烛影昏黄。松针垂幕,月光筛成斑点洒在青石径。谛箫的院落素到近乎清苦:
破铃、条凳、油纸灯,盲童,竹箫。
周清风立于门外,不越一步,双目禁闭。
自中午喧嚣开始,这笛声一响便是一个晚上,而周清风就这样一首听着,感受这独特的音律之道。
盲童轻侧头,捕得异音,惊觉:
“如何?”
“箫空一律,缺城刻音;补之,可得圆融。”
周清风推门而入,缓缓开口道。
他虽然不懂音律,可是他懂道,他知道谛箫想要的是什么。
“补全?”
盲童循声颔首,他伸手微探,指腹轻触那枚新生杂音,眼中烛纹纱轻颤——竟似能感知铃声的波纹形态:
“多了半个泛音,像夜风忽暖,确实是大有不同。”
“客人请进!”
铃声作引,两人于月下论道。
谛箫自述其族烛眼部天赋,无目却能听色;十三岁枯潮,童谣平息十万尸潮。万乐宫主以曲院副座相邀,许他镇魂拯世。
“可曾安自己之魂?”
“魂在箫中。”
“若箫碎,魂亡。”
夜风穿铃,一哀一曳。周清风低声:
“囚声者,未必外物。”
少年举箫苦笑:
“若不能以自身镇魂,何以镇天下不安万魂?”
“反倒是汝之剑魂,其非人魂,才需自抉,剑能破魂,亦能护魂。”
“刚柔并济,在于人用。”
月华落肩,周清风折取白玉铃坠,系于旧铃旁:
“受教了。”
盲童指尖轻触玉坠,唇畔一弯:
“愿客魂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