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机炮,备弹2000发,为合金穿甲弹头,可在1200米内击穿80mm均质装甲。
炮塔上还有一挺带护盾的14.5mm西联装高射机枪,车体两侧共设计西个射击孔,车前驾驶室内正负驾驶员各一名,副驾驶兼机枪手,后面还有一名通讯兼弹药手的士兵,后舱可容纳七名士兵,车辆停止时,后舱士兵只要打开后舱门便可步战。
另一款则是轻型伞降型坦克,战斗全重为24.6吨,一门105mm,50倍径的滑膛式坦克炮。
坦克车体为迷彩色,车体成45度倾斜角,炮塔一侧为一挺12.7mm大口径机枪,可选用普通弹或穿甲,弹链式供弹,备弹5000发。
釆用复合式合成装甲,正面装甲厚度62mm,两侧装甲厚度48mm,尾部装甲厚度分别为43mm和35mm,这款坦克与众不同之处就是后面多了个副油箱,成圆柱型,油箱厚度为43mm;油箱容积为800公升,加满油可储备750公升柴油,动力为1052马力柴油发动机两台,公路行驶速度为54公里/小时。
两款车将有力支援伞兵作战,就算伞兵被包围也有一定的装甲防卫力量,加上单兵反坦克武器40,60火箭筒,这样一来遇上敌方坦克,装甲车也丝毫不惧。
伞兵成功降落后,快速收起降落伞,迅速向预定集合点汇聚,伞兵手中的武器为专用冲锋枪,伞兵匕首用来割绳或应急防身的。背包内有弹夹,弹鼓,备用子弹,急救包,联络用的手电,信号枪等。
冲锋枪釆用冲压工艺,皮实耐糙,轻便。口径为9mm,选用通用型手枪弹,弹夹供弹时为30发,弹豉供弹时为75发或120发供弹,这是特意设计出两种弹鼓,以供士兵选择。
伞兵师空降完成后,伞兵们开始就近寻找自己的队伍,各级军官快速收拢伞兵,途中不断收拢其它部队的伞兵,这是空降部队内部不成文的规定,一切都是为迅速集结完队伍,可以快速形成力量去完成各项作战任务。
在大风之中,天地间的乌云汇聚一堂,遮蔽了晴空,一道道银色的轨迹划破天际,那是大虞帝国伞兵们正在进行空中跳跃。他们如同天空中的精灵,随时准备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快,快,迅速集合!"军官们的嗓音洪亮而有力,他们,头戴迷彩无沿帽,每一个命令都充满着坚决与果断。他们注视着天空,期待着每一个伞兵都能安全着陆。
在各级军官们的指挥下,大虞帝国的伞兵们迅速集结。他们的任务是阻截逃跑的倭寇。在空降后不到十分钟,他们就发现了倭寇的踪迹。他们的行军队伍被这些英勇的伞兵们发现了,那些倭寇如同惊弓之鸟,急急忙忙地试图逃离战场。
"前进!"伞兵师中将师长魏彪大声命令道,"绝不能让他们逃走!"
与此同时,一些随同伞降的装甲兵也快速找到了他们的战车——坦克和步兵战车。这些战车如同钢铁巨人一般,它们轰鸣着启动了引擎,开始掩护伞兵们的行动。装甲兵们兴奋地坐在驾驶舱内,他们将火力系统开启,开始追击扫射倭寇,抢先一步占据有利地形,阻挡下溃败的鬼子。
而在另一侧,特战旅的伞兵们则是选择了更为艰难的任务——首击日军司令部。他们的目标是为了找出那些敌军的首领并对其进行突袭。可是,当他们冲入日军司令部时,却发现那里空无一人。原来,日军司令部人员在大虞帝国的攻击前,提前将转移了。
尽管有些失望,但特战旅的伞兵们并没有放弃。他们知道他们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他们必须继续寻找倭寇的将领们。于是他们开始分散开来,深入敌后进行搜索。
在激烈的战斗中,大虞帝国的伞兵们展现出了他们的英勇和智慧。他们与倭寇展开了激烈的交火,用他们的勇气和决心击败了敌人。而那些装甲兵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战车如同铁壁一般挡在了前方,为伞兵们提供了强大的火力支援。
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大虞帝国的伞兵们终于成功阻截了倭寇的退路。他们用他们的勇气和决心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赢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
"好样的!"师长魏彪高声赞扬道,"你们是大虞帝国的骄傲!"
在这场战斗中,大虞帝国的伞兵们展现出了他们的英勇和智慧。他们不仅成功地完成了任务,还为帝国赢得了荣誉和尊重。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人们传颂,成为大虞帝国历史上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