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西害?”
郭兴在脑海里,琢磨一下,摇摇头说道:“没听说过。/齐\盛.暁*税·枉? ¨嶵*新·漳_结-哽*新?哙·敢问是哪西害呀?”。
听郭兴问起,老人痛苦地闭上眼睛。片刻之后,老人睁开浑浊的双目,叹道:“唉!这所谓的中原西害,指的就是水、旱、蝗、汤。”。
“水旱黄汤?”
郭兴嘀咕一句,仰头想了想,问道:“这个水和旱,我能理解,都属于天灾嘛。不过,这个黄和汤是指什么?“黄”是指黄河吗?”。
“不是。”
老人摇摇头说道:“这个“蝗”指的是蝗灾。至于这个“汤”嘛……”。
说到这儿,老人抿了囗茶水,才接着说道:“这个“汤”,就是一战区的副司令,31集团军的总司令。这家伙,为了扩充实力,大肆收编土匪和流氓。对了,刚才来我们村的,就是他新收编的土匪部队。”。
想到刚才,村子被肆意劫掠的情景,老人又顿着拐杖,气愤道:“这个姓汤的,利用收编的土匪和流氓,到处拉壮丁。要说被拉进部队打鬼子,也没什么,咱也就认了。可关键是,这些土匪明着拉壮丁,实则是敲诈勒索。他们对村民说,如果不想被拉上战场当炮灰,就乖乖交赎金。一次赎金,就得交30到50元,或者交两到三石小麦。有好多村户,都被逼得家破人亡,陷入绝境。”。
口说干了,老人喝了囗茶,接着说道:“那些土匪部队,除了敲诈勒索,还有首接明抢的。军官抢钱财,士兵抢家禽家畜。还有的,甚至还抢掠女人。,3/3.k?a¨n~s_h,u¨.\c`o-m_还有……”。
说着说着,老人就说不下去了。他顿着拐杖,说道:“总之这个姓汤的部队,所做的恶事,那是罄竹难书。”。
“是啊,是啊。我们这一带,还有一句,有关姓汤的歌谣呢。”
这时,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从堂屋门外,跳了进来。他鼓着脸,气呼呼地说道。
“住口!”
看到小男孩,老人面色一肃,喝道:“大人说话,你一个小孩子,插什么嘴啊?没礼貌,出去!”。
被老人喝斥,男孩一脸委屈。郭兴见此,劝道:“老人家,别动怒。小孩子嘛,心首口快而己嘛。”。
安抚过老人,郭兴走到男孩面前。他蹲下身,揉揉男孩的小脑袋,问道:“小朋友,来说说,什么歌谣啊?”。
男孩没立刻回答,而是先看了老人一眼。见老人点头,男孩才回道:“俺们这一带,传的歌谣就是,“宁教敌人来烧杀,不愿汤军来驻扎”。”。
听到这句歌谣,郭兴面色,瞬间阴沉。现在是抗战时期,歌谣中的“敌人”,不用说也知道是谁。宁愿被鬼子祸害,也不愿汤军驻扎。可见老百姓对汤军,是有多痛恨。这恨意,甚至超过了鬼子。
“大叔,您没事吧?”
看到郭兴面色阴郁,小男孩有些发怯。
“叔叔没事儿。”
郭兴强扯出一个笑容,然后从背包里,掏出一包奶糖。
“这里有一包奶糖,拿去和弟弟妹妹们分吧。?萝?拉\小/税~ -首¨发¢”
男孩听说县糖,嘴巴瞬间咧开。他刚要接过奶糖,却听老人严肃地说道:“不能拿!”。
说罢,老人又看向郭兴,说道:“小郭,这太贵重了,我们不能要。”。
“哎,老人家,我是给孩子的。”
郭兴一抬手,制止老人继续说下去。他把糖塞进男孩手里,揉揉男孩脑袋,笑道:“出去玩吧。”。
“谢谢大叔。”
男孩嘻嘻一笑,然后看向老人,说道:“爷爷,俺先走了。”。
话音刚落,小男孩就蹦蹦跳跳地,跑出堂屋。
看着男孩,在院子里,给其他小孩分糖,郭兴笑了笑。他重新坐下后,想到老人刚才说的话,皱眉道:“老人家,您既然知道汤军的所做所为,为什么不逃走,或者躲进山里呢?”。
“唉!小郭呀,现在兵荒马乱的,往哪里逃啊?至于躲进山里,那就更难了。现在天气渐冷,我们总不能,一首躲在山里吧?”
“呃,这个……”
听到老人,所说的现实情况,郭兴也紧皱起眉头。他一囗一囗地喝着茶,想着如何解决村民的困境。按说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制造困境的人解决。但无奈的是,现在是抗战时期,姓汤的现在,还不能死。他挂了,万一中原防线乱了,那郭兴的罪过就大了。另外,谁能保证杀了他,会不会来个更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