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国不会亡(一)
“百年国家之耻,今朝一日雪尽!痛快啊,痛快!哈哈哈!”
行走的路人看着这跪在地上疯疯癫癫的长衫文人,嘴里还说着不明所以的胡话,都认为他是喝醉了酒,胡说八道。
长衫文人不介意路人那异样的目光,无人能知晓此刻他心中的那种喜悦之情,也无人能分享他此刻的狂喜之感,唯有长醉不复醒,方能体会人家之极乐,他不想从醉酒中醒过来,他害怕,酒醒之后,一切都成一场空。
闲逛的军警早已经注意到了街道上这个满口说着“禁忌”之言的醉酒客,可他们也不愿意上前去拘捕,谁都不想跟一个吃醉了酒水的醉鬼打交道。
更何况,这种新闻,他们看了也觉得振奋人心,只不过,他们的欢喜则是压抑在心中,不像是这位醉酒客这般表露于外表,不计较,假装没看见。军警朝着酒楼伙计使了个眼色,让他把这个醉酒的客人带走,察言观色的伙计读懂了这位军警老爷的意思,连忙出来将酒客搀扶进门……
“先生,打胜仗了,谁都高兴,来,进来喝,请您喝好酒,一醉方休。”
“哈哈哈!对,一醉方休!”
见伙计将这个醉酒客哄骗进了酒楼之中,军警们松了口气,好在周边没有便衣特务经过,少一件冤案,对于他们来说,也是少一件麻烦事。
……
多伦之战尘埃落定,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一鼓作气势如虎,连夺四县,美中不足的则是,未能全部消灭这股盘踞在多伦的日军部队,长官阿布弘毅率领部分日军部队向丰宁方向突围而去。
此番大捷之意义远胜过于昔日喜峰口大捷,察哈尔抗日战役是各党派和民主人士脱离政府管控,第一次联合作战,无论政见是否相符,无论党派是否一致,但是站在民族国家统一战线上,却都能够摒弃前嫌,联合抗日,一致对外。
在一部分人的眼中,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开始,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胜利的喜悦洋溢在察哈尔老百姓们的脸上,受日寇伪军欺压已久,终于扬眉吐气,等到我抗日军队光复失地。
杀猪宰羊,款待抗日志士,自然不在话下,尽管老百姓们生活也是贫苦,但是为了招待这帮流过血的将士们,他们甘愿拿出来为数不多的粮食和肉来供将士们食用。
这份情谊,令人无法拒绝,察哈尔地区的老百姓是唯一能够给这支孤军提供支援的力量,尽管微不足道,情谊比天高,是他们拼搏奋斗的来源。
一碗稀释过的肉汤,碗里漂浮着菜叶,不知是野菜还是白菜,士兵们围在锅边坐着,喝汤的同时,眼睛紧紧地盯着锅里炖着的那块三五斤重的猪肉,肉已经被炖的稀巴烂,肉香四溢,令人不禁咽起了唾沫。
即便是肉已经被煮烂,可伙夫也没有想要分肉的意思,又拿过来一颗大白菜,在菜板上剁的稀碎,扔进了锅里,然而又往锅里倒了半桶水,继续添柴火煮肉。
要是分肉吃的话,一人一口,也不够这么多人吃的,还不如多喝点儿汤水解解馋呢,伙夫掌管着全营官兵们的伙食,自然要精打细算过日子。
士兵们在一起高兴地喝汤吃饭,这是战争结束之后,第一顿饱饭,甭管是水饱还是饭饱,总归是饿不到肚子了。
赵登禹则是将军官们召集在了一起,他要宣布一个倒胃口,令人心情沉重的消息。
“诸位,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可能将会不复存在了。”
听到旅长赵登禹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所有军官们均是一副沉痛的神情,唯有许晨风神情依旧,仿佛早在预料之中,不过他的眼神中依然是流露出了一丝悲伤的情绪。
意料之中,理所当然。许晨风早就猜到了会是这么一个结果,这一天终究还是到来了。
赵登禹悲痛的说道:“我们的处境很危险,日军大批部队兵分两路,入侵察东,沽源已经开战了,下一个战场就是多伦,可我们已经没有再战的力量了。”
察哈尔之战可以用惨胜二字来形容,伤敌八百,自损一千二……
同盟军成立仓促,又被国民政府排挤和打压,禁止一切团体和个人,以各种目的支持和协助抗日同盟军,内外无援,薄弱的家底早已消耗的一干二净。
缺少弹药补充且不说,甚至连吃饭的粮食都要靠老百姓的接济,察哈尔地广人稀,老百姓们岂能供养得起十万同盟军官兵,内外交困,胜利的同时,各种矛盾随之浮现到了眼前。
不知军政部私底下与日方如何协商,日军还是出兵察哈尔,来势汹汹,若是没有猜错的话,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