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我一定把大棚看得死死的。“
兄弟俩沉默了一会儿,远处传来妇女们洗衣服的谈笑声和孩子们的嬉闹。
苏建国忽然小声道。。
“还有件事,你多留意着点村里人的反应。“
“啥反应?“
“咱们这大棚要是真赚了钱...“
苏建国意味深长地看着弟弟。
“难免有人眼红。老支书年纪大了,压不住事。要是有人闹,你先忍着,等我回来处理。“
苏建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把哥哥的话牢牢记在心里。
太阳渐渐升高,苏建国抬头看了看天色。
“时候不早了,我该走了。“
他拍了拍弟弟的肩膀。
“记住,这半个月是关键,千万不能出岔子。“
“哥,你放心!“
苏建军挺起胸膛。
“我苏建军要是连几个大棚都看不住,就不配当你弟弟!“
苏建国露出满意的笑容,转身跨上自行车。
。。。
中午时分。
苏建国蹬着自行车拐进了四九城的胡同。
正是吃饭的时间,胡同里飘荡着各家各户做饭的香气。
他习惯性地往隔壁院子瞥了一眼,却猛地刹住了车。
隔壁院门大敞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正吃力地搬着一个大木箱往屋里走。
她身后站着一个年轻女人,约莫二十五六岁,怀里抱着个两三岁的孩子。
女人穿着一件蓝布褂子,头发简单地挽在脑后,面容清秀却带着几分憔悴。
苏建国愣在原地,一时没反应过来。
隔壁住的是老张家,两口子带个上中学的孙子,怎么突然换人了?
“同志,能让让吗?“
一个温和的女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苏建国这才发现自己挡在了路中间,连忙推着自行车往旁边靠了靠。
说话的是那个年轻女人,她冲苏建国点点头,然后转向老太太。
“妈,您歇会儿,我来搬。“
老太太摆摆手。
“你抱着孩子呢,这点东西累不着我。“
她一抬头看见了苏建国,脸上立刻堆起笑容。
“这位同志,您是住隔壁的吧?“
苏建国点点头。
“是啊,我住隔壁。老张家这是...“
“搬走啦!“
老太太嗓门挺大。
“他们家儿子在上海找了个好工作,把老两口还有小孙子接过去享福了。这房子租给我们了。“
她热情地自我介绍。
“我姓周,这是我儿媳妇晓梅,还有我孙子小宝。“
那个叫晓梅的年轻女人微微低头,算是打招呼,但眼神始终躲闪着,不与苏建国对视。
她怀里的孩子倒是好奇地睁大眼睛,盯着苏建国看。
“哦,这样啊。“
苏建国点点头。
“那你们忙,我先回家了。“
他推着自行车往自家院门走去,心里却犯起了嘀咕。
两个寡妇带个孩子?
这组合可不多见。
推开自家院门,王秀兰正在院子里晾衣服,看见丈夫回来,连忙迎上来。
“当家的,你可算回来了!明德那边怎么样?“
“解决了,问题不大。“
苏建国简短地回答,没有告诉自家老婆事情。
把自行车靠墙放好,苏建国直接开口问道。
“隔壁怎么回事?老张家搬走了?“
王秀兰听到自家二儿子没事,这才放心,然后听到自家男人得询问,忽然神秘兮兮小声道。
“可不是嘛!昨天搬的,当天新邻居就来了。我打听过了,那老太太是寡妇,儿子前年工伤死了,厂里赔了点钱。儿媳妇不肯改嫁,带着孩子跟婆婆过。这不,租了老张家的房子。“
苏建国皱了皱眉。
“两个寡妇带个奶娃娃?这...“
“晦气得很!“
王秀兰撇撇嘴。
“我今早特意去找王神婆画了道符,贴在咱们两家相邻的墙上。你可离她们远点,这种人家阴气重,容易招灾。“
苏建国也是深表赞同的点头。
中午吃饭的时候。
苏家的饭桌上难得聚齐了一家人。
王秀兰为此特意多炒了两个菜,一盘韭菜炒鸡蛋,还有一盆白菜炖豆腐冒着热气。
苏建国坐在主位,手里端着半杯白酒,目光扫过围坐在桌边的家人。
“老三,今天怎么有空回来吃饭了?“
苏建国抿了口酒,看向小儿子苏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