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不仅燕云战区之中再次建立起了兵团,北疆战区之内,同样也建立起了兵团,而且还是三个兵团,分别是松辽兵团、塞北兵团、西域兵团。
其中兵力最多的就是松辽兵团,下辖第21、第23、第25、第26、第27共计五个集团军。
而塞北兵团则暂时下辖第22和第24两个集团军,西域兵团同样暂时下辖第28和第29两个集团军。
由于燕云地区己经没有倭寇,黄钰也被李维调任二十七集团军担任集团军总司令,同时担任松辽兵团司令长官,负责北疆战区对松辽地区倭寇的作战事宜,兵团司令部设在热河城。
塞北兵团司令长官则是由二十西集团军总司令杨晋康担任,兵团司令部设在五原城,负责塞北、西夏、凉州三省防务的同时,主要兵力将驻守三省与漠北交界。
西域兵团司令长官由刘惠坚担任,其也将出任第二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司令部设在西域首府乌垒城。
常凯在燕云战区重新建立兵团,是为了削弱王川的势力,而李维建立兵团,则是为了后续更好的作战。
而且北疆战区下属三个兵团和卢龙兵团可不一样,这三个兵团完全受北疆战区指挥,而不是受军政部和北疆战区双重管辖。
而此次调整,最受伤的就是王川、姜祥方、李元云、赵甲庸。
只不过因为大义施压,加之自身实力不如人,以至于不得不接受军政部这一调整。
要说王川虽然是并州土皇帝,但麾下尽出一些反骨仔,数年前的贾启禹,半年前的高宜麓,现在的楚源,以至于王川自身实力不仅没有增长,反而还被削弱了不少。
尤其是楚源,王川是相当信任,尤其是在高宜麓独立出去之后,他特意让其担任新组建的集团军总司令,认为能够帮他看好这支部队。
没想到这次再遭背刺,也让他能够掌控的部队再次只剩下了一个第六集团军。
而楚源这次也因为收复安德和海津有功,被军政部晋升为二级上将,补上了之前吴宪晋升一级上将空出来的位置。
而这次军政部军衔之晋升,也让李维很是生气,要说战功,作为二十二集团军的黄钰这次绝对排在第一位,然而此次晋升军衔却没有黄钰什么事,反而是麾下部队并没有怎么和倭寇作战的楚源,军衔却获得了军政部的晋升。
同时也让李维对于常凯越发警惕,其指挥作战能力或许颇受质疑,但其政治手腕确实相当厉害。
尽管对于麾下部队掌控比较严密,不仅有军情处,同时有着政训处人员加强战士们的思想引导,并且在军饷和物资补给上面也远超政府嫡系部队,但也不得不小心常凯对麾下将领的拉拢。
当然,这次军政部动作还有一方比较难受,那就是东夏州。
燕云地区己经没有了倭寇,而第八集团军又属于燕云战区之内,其快速发展的基础己然消失。
因为燕云地区己经没有了沦陷区,他们想要在燕云地区收税自然也就不可能,而没有了收入来源,很难养活这支部队。
为了改变目前这一现状,伍炎连续数天前往常凯官邸之内,与其进行商谈,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
第八集团军进入松辽地区敌后作战,一同前往的还有东夏州人员,至于东夏州,后续将会由常凯麾下嫡系一零零军驻守。
这也标志着这些人彻底放弃了东夏州,转而全部进入到松辽地区之内。
而常凯心里尽管清楚让其进入松辽地区之后,其必然会快速发展,但他还是同意了下来。
主要就是希望后续在松辽地区,李维与对方交恶,甚至是兵戈相向。
而在常凯看来,这完全是可能甚至是肯定的,毕竟李维一首有挥师北上饮马翰海之心,而这势必要与罗刹国兵锋相见。
而这些人可是受罗刹国背后扶持和指挥,到时候不要说拖后腿了,就是进攻李维部都有可能。
只是常凯却不知道,他一次次的算计,也导致最终丢失了炎国首领之位,也让本无心此位的李维,为了炎国的未来,以及自身和麾下之人,不得不坐上此位。
常凯目光终究还是短了一些,只是想着消除对自己可能出现的威胁?
却不清楚,一旦收复炎国曾经丢失的领土,将会让其在炎国之内声望获得巨大提升,那个时候又有谁能够将他从此位之上拉下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