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历二十二年冬,十九岁的大公主己经进入翰林院两年多了,现己经是正五品的翰林院学士,带领侍书修撰经史典籍的工作初见成效。¨白.马¢书!院+ !更.新`最_全+
大公主更是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在了翰林院,回到懿和宫时,多数时候也是手不离书。
如果不是九儿练武时硬拉着大公主一起,大公主能在书房一待一整天。
大公主在翰林院如鱼得水,同时她的婚事成了朝内朝外关注的大事。
十九岁未成婚的公主,大公主是定安有史以来的第一个。
皇后问了两次,大公主说不急,皇后也就没问了。
到了腊月初八,朝会结束后,御史大夫郑纯回禀完事情后,在原地踌躇,似乎有事想说,却又难以启齿的样子。
肖政看在眼中,放下笔问:“郑大人还有何事?”
见皇上都开口问了,郑纯鼓起勇气道:“回皇上,臣家中有一嫡幼子,名郑廉,今年十八,比大公主小一岁,与大公主同年科举的,但犬子比不过大公主,中在二甲第十名,现在湖水县当县令,在青阳书院读书时,犬子便倾慕大公主,臣……臣想替犬子求一个恩典,大公主选择驸马时,能不能考虑一下犬子。”
御史大夫说完,紧张的脸色发白,等待着皇上的宣判。?6?§1?看ˉ·书??网]?¥ .追|最}`/新$?章1?节??D
郑纯每说一句,肖政的脸就黑一分,但肖政没发火,只是说了一句:‘大公主的婚事全凭大公主意愿,朕不插手。’就让郑纯退下。
郑纯听得出肖政的语气冷了许多,不敢停留,迅速的离开了。
郑纯离开后,肖政吩咐人去请大公主来。
虽嘴上说着‘全凭女儿意愿’,可女儿的婚事,他还是担忧的,怕她以后过得不开心。
一刻钟,大公主到了。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安。”
“乐儿不必多礼,坐,父皇找你来是有事想问问你的意见。”
大公主坐下,静静等着父皇说话。
看着长得亭亭玉立、又才华横溢的长女,肖政心中越发难受了,但该问的还是要问,“乐儿对自己的婚事有什么看法?”
大公主微微一笑,“又有大臣在父皇耳边说什么了?”
“不愧是朕的女儿,一猜一个准,御史大夫替他的嫡幼子来探听朕的口风了。”
“御史大夫?”大公主稍作思考,“郑廉对吧?”
“乐儿认识?”肖政心中越发不是滋味了,难道乐儿真的与此人相识,对这个郑廉有好感。
“认识,他与儿臣同是青阳书院甲字班的学生,学识出众,经常得夫子夸奖。!看~书·君! ¨已-发\布·最_新~章.节\”
听到女儿夸奖郑廉,心中咯噔一下,看来自己猜对了。
哎,十六岁能中在二甲,算是奇才了,御史大夫正三品,家世不算太差,就是比女儿小一岁这点不好,年纪小了,懂得照顾人吗?
可女儿喜欢,等他派人调查好郑家的事后,没问题,成全了女儿也行。
大公主不知肖政一会儿时间己经脑补了这么多,自顾自的接着说:“可儿臣不喜欢郑廉这个人。”
“什么?”肖政的脑补戛然而止,望向大公主,暂时松了口气,好奇道:“乐儿为何不喜欢郑廉这个人?”
大公主在官场行走两年,面对肖政时,洒脱了许多。
“郑廉,才学有,但人过于圆滑世故,表里不一,不是儿臣喜欢的类型。”
大公主记得她转入青阳书院甲字班时,很多世家弟子怀疑她的学问真假,但碍于她的身份,又不得不讨好她,郑廉便是其中的一人。
单凭这一点,她也不会如此讨厌他,因为没经过考试,突然转入青阳书院最好的班,招来怀疑是应该的。
至于她的身份,讨好的人太多,他们此举,也没什错的。
让她不喜郑廉一行人的是,他们表面恭维她的学问,背地里却说女子就该相夫教子,怎能出来参加科举,还和一群男子一起念书。
他们自以为私底下偷偷的说没事,但表里不一的一行人,单独拎出一个来,又会是什么好东西,他们小团体中的一个,为了讨好她,把他们之间说的话添油加醋的与她说了。
当时她第一想到的是曲母妃曾告诉她的:当一个人有问题的时候,他身边交好的人或多或少都会有问题。
她年纪小时不是很明白,但在进入青阳书院,遇到郑廉一行人后,彻底明白了曲母妃话里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