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附和。
朱元璋瞥了杨宪一眼,觉得他过于急切。
退朝后,朱标身着赤红九章衮服,紧随朱元璋,前往御书房。
宦官、宫女簇拥在后。
“真没料到,海上贸易的利润竟如此惊人。”
“的确太令人震惊了。”
“那些小国为何对我们的大明货物如此痴迷?”
朱标脸上满是惊讶。[¥D天~¢禧^]小°D说ˉ?|网]¥ ???免(¨?费]阅??读^·°
朱元璋身着黄袍,背手前行,笑道:
“标儿。”
“大明幅员辽阔,物产丰富,而那些小国领土狭小,物产匮乏。”
“再者,大明的瓷器、茶叶、棉布等,无一不是精品,工艺远超他们,受欢迎自是理所当然。”
“他们恐怕从未见过如此精致之物吧。”
他语气中满是自豪。
朱标恍然大悟。
吱呀一声,宦官上前推开御书房沉重的双门,随后立于两侧,恭敬垂首。
朱元璋跨入门槛,脚步微顿,转头对旁侧宦官吩咐:
“去,传刘伯温来见。”
“遵命。”
宦官应答,随即派人去找刘伯温。
御书房内,
朱元璋与朱标正议着朝堂之事,刘伯温便到了。
“臣,参见皇上。”
刘伯温拱手施礼。
他头戴乌纱,身着绯红官服,玉带束腰,蓄须沉稳,神色平静。
“先生,不必多礼。”
“起身吧。”
朱元璋坐在案桌后的花梨椅上,朱标立于一侧。
刘伯温暗自观察周遭,心中疑惑朱元璋召他前来的缘由。
可是为了朝堂之事?
难道是因杨宪?
他微微皱眉。
朝堂之上,杨宪表现过于积极。
若与他无关还好,可他偏偏是杨宪的老师。
刘伯温暗自思量间,朱元璋开口了:
“先生,朕有一事欲请教。”
“你觉杨宪此人如何?”
“如今左丞相之位空缺。”
“吾以为杨宪才干出众,欲提拔其为左丞相。”
“但为求周全,吾欲闻卿之见。”
朱元璋深邃的眼眸望向刘伯温,似无波澜。
刘伯温低首,轻声道:
“陛下。”
“臣以为杨宪不宜为相。”
“嗯?”
朱元璋面露惊异。
未料刘伯温竟有此言。
杨宪乃刘伯温之徒。
他本以为刘伯温会力推杨宪,未想却得此反对之音,实乃意外。
朱标立于一旁,亦露异色。
朱元璋以食指轻敲桌面,目光不时落于刘伯温谦卑之态,沉吟片刻,问道:
“先生。”
“何以认为杨宪不宜为相?”
“陛下,臣乃杨宪之师,其为人臣自知甚详。”
“杨宪虽有丞相之才,却缺容人之量。”
“故臣以为其不宜居丞相之位。”
刘伯温言辞恳切。
“罢了。”
“吾已知之。”
“先生且退下歇息吧。”
问罢刘伯温,朱元璋主动示意其离去。
刘伯温步出御书房,远望碧空,满面忧虑。
他瞧出朱元璋确有提拔杨宪之意。
此既为喜,亦为忧。
杨宪为其徒,得朱元璋重用,为师者应喜。
然而。
他深知,爬得越高,摔得越惨。
福祸相依。
他只盼杨宪能谦逊行事。
否则……
刘伯温回首深望御书房一眼,随后离去。
刘伯温离去后,朱元璋命人召杨宪前来。
杨宪身着绯色官袍,绣有锦鸡图案,年岁尚轻,蓄须而立。
他满心困惑,不明朱元璋为何召见。
此景实属罕见。
往往是他主动求见朱元璋,而非被召。
这段时间,你政务处理得有条不紊,朕皆看在眼里,做得甚好。
朕果然没看错你。
你确是朕的得力助手。
有你这样竭诚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