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还要前后双桅杆助力,双烟囱非常的浪费空间,而且还是人货混搭。
不过有着货轮船也使得无论是商人还是游客都有了交通与商贸的方便。兰芳船运公司的名气也打开了。
10世纪以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又相继传入马来群岛,不断侵蚀佛教的领地。特别是从这里开始生产的康威服饰与鞋子,然后就是服装,橡胶和丝织品陶资、茶叶、杯、碗、碟及各类手工品。
就在全兰芳在选举年轻的官家学子之时,罗翔云己经在从兰芳城到了文莱。
随行的居然连程三也没有带走,而是变成了不为人知的李大胆,而侍女却变成了小蛾,连最亲近的也没有带,只有一个卫队长及西个护卫及一个侍女。
自此10世纪以后,印度教和伊斯兰教又相继传入马来群岛,不断侵蚀佛教的领地。
16世纪早期的文莱以前还称为勃尼,仅陆地疆域便超过70万平方公里,比中南半岛上的缅甸、暹罗国等更大,再加上所管辖的海域面积,可以称得上是东南亚第一大国。
正当文莱处于鼎盛期的时候,欧洲殖民者来到了东南亚地区。
曾经连马尼拉不少地区加婆罗洲全是勃泥国的地盘,西班牙人先是登上吕宋,加上不同民族之间纷纷分裂成一个个苏丹。
最大的文莱帝国也开始被他人分解,开始还能与西班牙人战个各有胜负。但加上英、荷等欧洲殖民者的到来,东南亚开始分崩离析。
欧洲殖民者经常利用各苏丹国之间的矛盾,对他们进行分化瓦解,然后各个击破。
这种挑拨离间甚至可以针对某一苏丹国的内部,以金钱、贸易或先进武器为诱饵,扶植不同派系争权夺利,以削弱其整体实力,勃泥就是受害者之一。
搞得曾经强大的文莱龟缩在小小的地方,无数的土著苏丹等被控制。
原来的文莱采用封建领主制度,苏丹的首属领地主要在加里曼丹岛北部。
其他区域则由地方领主掌握实权。这些地方领主大多拥有自己的武装,只需向文莱苏丹表示效忠,交纳一定的贡品即可。
在欧洲殖民者的威逼利诱下,一些地方领主出卖贸易特权,并要求欧洲殖民者提供军事“保护”,一步步脱离了文莱苏丹的控制,使文莱的疆域逐步缩小。
又因为文莱近海发现了石油,于是西方殖民者开始争夺婆罗洲的利益。
文莱苏丹在英国的胁迫下,宣布放弃国家管理权,只作为名义上的国家领袖。
也就是说现在的文莱也属于英殖民地的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