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条件,想和大汉结亲,希望大汉皇帝能够把公主嫁到他们匈奴。
啧啧啧,嫁公主和亲,刘邦的女儿里,只有刘芜一个人合适的啊。
刘芜不好对付,要是能够让刘芜远嫁和亲,不就可以把刘芜解决了吗?
接二连三出面同意让刘芜和亲的朝臣不少,苦口婆心相劝于刘邦的人,都认为匈奴来者不善,边境好些地方己然遭受袭击,大汉如今的情况算不上太好,若再和匈奴交战,怕是要出大事。
如果用一个公主和亲,能够换来大汉休养生息的机会,那是顶顶的好事!
好事吗?
刘邦又不傻。
匈奴的态度不难看出,他们想趁大汉刚刚经历大战,或许无能和匈奴一战时,借机占大汉的便宜。
其心可诛!其心可诛!
刘邦一时无言以对。让底下的臣子不由的以为,刘邦定是聪明的知道,用一个女儿如果能够换得大汉的太平,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做得!
长安城内,让刘芜和亲的声音越来越大,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尽可能的安抚匈奴。
刘芜对此嗤之以鼻。
而吕雉在此是发动了,如刘芜所愿,吕雉母子平安,给刘芜添了一个小弟弟,乍一见面,刘芜马上道:“弟弟啊弟弟,你要争气,我来给弟弟取名。”
刚要开口,刘邦在一旁道:“用不着你取,我早让人取好了。恒,刘恒。”
啊?听得刘芜一愣,刘邦给刚出生的弟弟取名刘恒?
对的,刘恒!
汉文帝刘恒!百世帝师汉文帝,成她一母同胞的弟了啊!
多少皇帝的偶像啊!其中唐太宗可是汉文帝的迷帝。
刘芜对那一位垂涎三尺得很,本来刘芜就盼着这个弟弟定要成为不逊汉文帝刘恒的存在,想着她给取个名,或许,有可能,嗯,改一改。
刘邦取了名,正好是刘恒?
大喜过望,刘芜是真高兴。
眼睛亮闪闪的道:“好。就叫刘恒。”
话说完的刘芜看了一眼刚得名字的刘恒,视线落在不远处的刘盈身上,刘盈得以被封为楚王。楚呢,也算是大国的封号。
可是,楚王和太子是有区别的。
尤其当有人提议立刘盈为太子,因为种种原因,刘盈未能被立为太子,对刘盈来说,那样意味着什么?
尤其此时吕雉生下另一个男孩。
一母同胞,中宫嫡子,刘盈对于刚出生的弟弟存的到底是何种感情,怕是他自己都未必说得明白的呢。
刘芜不在意,确定吕雉身体安好后,叮嘱人看护吕雉和刘恒,刘芜走了。
匈奴有意刘芜和亲的事,随着刘邦不予理会,越来越多人出来说话,想让刘芜和亲。
可惜刘邦不予理会,无人知晓,刘芜在他们喊着和亲的时候,背地里准备的东西很多,对付项羽都有用的办法,对匈奴应该也会有用的对吧。
眼看刘恒出生也快一个月了,满月宴呢,中宫再诞嫡子,谁不得前来道喜一番。
宫中大摆宴席,都为刘恒而庆祝。
刘邦膝下子嗣不多,可算终于有了第西个儿子,谁不喜上眉梢。
当然,还是有人不高兴的。
不高兴也不敢流露出来,只能装着欢喜。
而吕雉抱着孩子在怀里,本来和女眷一道的,刘芜那儿陆续有人来禀事。
好些想寻刘芜的人都没有说话的机会。
刘邦身边伺候的人高忽来时,朝吕雉先见了礼,随之将视线落在刘芜身上。
“皇后,陛下让奴送给长公主的东西。”高忽不敢多问,老实的将刘邦让他给刘芜带来的东西送上。吕雉抱着孩子应一声,刘芜那端还有人在说事儿,高忽转头时,刘芜扬手制止。
高忽双手奉上动作一时不敢动。
刘芜听完后才走上前从高忽的手中过,打开上面的竹板迅速阅览,刘芜朝一边伸手,一旁自有人给刘芜送上她要的东西。
刘芜将一块竹板给高忽拿来,“给我爹。”
高忽接过不曾多问,赶紧拿在手里迅速退去。
“这是怎么了?”吕雉听一清二楚刘芜的心声,自然知道刘芜在干啥。
旁人不知,而且刘芜今天身边进出的人,人人都神色匆匆,瞧着让人心中极为不安。
此情此景下,联想到匈奴进犯,而且要和大汉和亲的事,大汉的公主,合适的独一个刘芜。
朝堂上呼吁刘芜远嫁匈奴和亲的声音越来越多,都希望刘芜能够以大局为重。
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