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想见匈奴大单于,道出刘芜目的所在。¢秒?章¨节+小/说!网^ ?首`发′
“以后咱们最大的敌人就是匈奴,不知其主是何人物,来日如何应对?既然他们诚心相邀,好些事是得我们碰面才好谈,见。让他们定时间定地点,告诉他们,随便他们定。”刘芜是真无所谓,纵然入的是敌后怎么了,她敢答应,就有出来的本事。
陈平想劝想拦都拦不住,刘芜纯纯是艺高人胆大的代表,加之她的脑子好使,怕是应对计划早有了。
对于匈奴发出的邀请,他们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匈奴是在试探!
大汉在上谷一战中是大获全胜不假,打的是守卫之战。对付匈奴,大汉眼下依着长城而守卫境内,都得在他们有火药弩弓的情况下才打赢了。
出了城想跟匈奴一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匈奴想探探大汉的底,最好能够从中得到对匈奴有利的信息。
于匈奴而言,大汉地大物广,中原内有他们匈奴稀缺的粮食和盐以及各种生活必须品,这是他们一首不断南下掠夺的原因所在。
大汉初建,百废待兴之时,匈奴以为是绝好的进兵良机,最后占不得半分便宜,两军交战,匈奴损失惨重,十万精兵尽亡于一个上谷。
更是在他们认为可以占得大便宜的上谷。
损失惨重之下,大汉提出跟匈奴开互市,互通贸易,交流文化。
谁都清楚的知道,这不过是因为匈奴和大汉之间相互都占不着便宜,不得不想出的一个退而求其次的办法。
如陈平所言,匈奴需要从大汉那儿得到很多东西,抢不着,只能换。
可是,就算知道可能抢不着,匈奴在最后还是企图争取一番,以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请刘芜亲自跟他们论上一论,最好能够一股作气的做些什么也不是不可以。
大汉内的人都明白那么一个道理,因而才会劝刘芜小心再三,万万不能着了匈奴的道。
刘芜是知道匈奴的不怀好意,也认为那对大汉是一个机会。
不就是想试试大汉实力虚实吗?一战不够,那就让他们再长长见识好了。
陈平听着刘芜不在意匈奴邀请他们会面的地点态度,他不能放任不管!
用不着刘芜费这个心,怎样争取一个对他们而言有利的位置,是陈平他们一群臣子必须应该为刘芜考虑到的事。
刘芜放了话随便匈奴定位置,接下来的事臣子们自觉安排,刘芜放手不管。
倒是在他们忙碌和匈奴你争我吵时,刘芜同人嘀咕一通,不知又忙些什么。
等陈平那儿终于和匈奴达成共识,选一个在他们看来都合适的地方,寻起刘芜禀告事情的时候,得知刘芜正盯人制作武器。
武器,那是大汉此番对战匈奴得以大胜的根本所在,多亏了火药弩弓,否则以大汉如今的家底,怕是拼尽全都不可能和强大的匈奴打出此番的胜利。
匈奴兵马强悍,不难从其所有的马匹中可以看出。
想对付匈奴的事是自春秋战国时开始到现在,多少年了,匈奴依然在,到现在不见消亡,匈奴的生存能力在不断的改进,而且不难看出,匈奴的地盘越来越大。
陈平心底操心的,匈奴,在以后一定会成为大汉最大的威胁。
可惜,暂时的大汉无法和匈奴对抗!想灭匈奴更不可能。
“陈先生来了。”刘芜听到禀告从火炉中走了出去,毕竟里面太热,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接受,刘芜迎出门前,见着陈平待之以礼。
陈平清楚,刘芜对谁都客客气气不假,一旦有谁触及刘芜的底线,做出损国而害民之事,刘芜绝不会手下留情。?求?书′帮/ ¨首?发-
他曾见过从沛县追随刘邦的人,因做下伤民之事,被刘芜亲自下令处置。
军令如山,国法森严,不得有犯,刘芜在这一点上执行得比刘邦都要严厉。
正因如此,军中上下的将士对刘芜更畏惧。
当然,也是因为刘芜一首管着后勤,一应将士的吃穿用度,刘芜是尽可能配给最好。
刘邦打仗可以,也是一个极为擅长放权的人,只要底下的人事情办得好,他一概是不多管的。
对别人尚且如何,对上刘芜就更是如此。只问刘芜把事干得如何,压根不管刘芜用何种方式把事办好。
“公主,匈奴那边传来消息,定下三日后于此处会面,这是我们两国的交汇处,西处空旷,无可藏身之地。”陈平同刘芜见一礼,在放权一事上,刘芜学得刘邦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