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无意对他们赶尽杀绝,他们虽然看不上刘邦,架不住刘邦手中有兵,真要是硬碰硬,他们碰不过。那么样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老实客气,维持着表面太平。
只要相互不会太过分,不曾想着赶尽杀绝,无论谁都一样,绝不贸然出手。
刘邦多少给他们点面子,也想天下安宁,只要他们不做得太过分,刘邦容得他们。毕竟要是这样一群世家贵族闹起来,也能闹出不小的动静。
至于世家贵族们也知道,治理天下的事要靠他们,刘邦知道他们不简单,居心叵测,却也还是不得不用他们。他们只要不过线,不做出动摇大汉江山的事,刘邦会容下他们。
可是,杀人者呢,闹得人尽皆知,证据确凿,刘芜不可能不杀。
杀了,他们还是不太服气,有心要跟刘邦闹上一闹,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无所谓,也可以当作表露他们的不满,好让刘邦注意着点。不要做出太过分的事。
刘芜的问题问出,不善得很。
那端的刘邦先前不开口,难不成底下人认为他让他们忽悠了?
忽悠是不可能的,不过是有些话刘邦不适合说出口,到刘芜那儿就用不着顾忌了。
刘芜盯紧某人问:“尔等既是大汉重臣,应该记得自己本分的好。大汉朝不养废物。”
废物二字把人差点气出个好歹。
“一个少府杀人,我当众处置是为平民愤,以安民心,难道你不知?若连这样一个道理你都不懂,你不是废物是什么?就算你懂,懂了还到我爹面前告我的状,你是何居心?”刘芜本来不想理会人的,一听对方的话,一时不知怎么的就忍不住了,说出口的话等同于将人的皮撕下。
对方首接傻眼了。
“公主。”唤的一声公主,那人也是傻眼了,想不到刘芜会无所忌惮的撕他们的皮。
刘邦?
刘芜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当爹的相对更了解刘芜,刘芜只有在生气的时候才会特别无所顾忌,说出口的话跟渗了毒似的。
“你是哪一样?”刘芜说都说了,怎么可能收回,于此时逼问。
第一次有人感受到传说中不好惹的刘芜到底有多不好惹。
日常无事刘芜基本上不找人的麻烦,但谁要是敢寻她麻烦,别让她揪着错处,揪着了有一个算一个,绝对不会手下留情。
刘芜扬眉?“你是答不出来还是不想答?在大汉皇帝面前挑拨,你是想让我们父女反目,亦或者想让大汉乱?”
“陛下,臣绝无此心。”对上刘芜咄咄逼人,把人吓得不轻,急忙转向刘邦低头。
刘邦啊的一声,看似听进对方话的点点头,问出的却是,“那你是什么心?阿芜说得不对?那你仔细给朕说说,朕听着。”
听着二字呢,把底下想借刘邦混过去的人惊醒,失态抬眼和刘邦对视。
“怎么?不好答?不愿意答?”刘邦同样咄咄逼人。·完\本*神^站\ ,免′费~阅,读′
一个两个都想教他怎么当一个皇帝,好似他们当过皇帝,知道皇帝到底应该怎么当。
实则不然。
皇帝怎么来当,眼前的人们不会想教人怎么当好皇帝的,只会费尽心思用尽办法的让人当不成皇帝,搅得天下大乱才对。
因此,刘邦听从萧何他们的建议,把一些官捧起来,放着,给他们虚名,愿意做事的人不介意给他们机会试试。不愿意做事的便用不着客气。人愿意安生待着就待着,不安生的换下去。各家人不少,位置就那么点,多了去的人盼着能够上位。只要放出风,也是可以让他们内斗的。
像眼前这个来挑事的人,刘邦听归听了,接着要考虑的是怎么把人换了。
刘芜给他理由了。
居心叵测,挑拨离间,无论哪一个理由,足够把人的官捋了!
得了,告状不成反而把自己搭上,始料不及的事。
外人走了,刘邦冲刘芜道:“墨家的事不算完。”
怎么也不可能就那么完了。刘芜道:“是。咱们得先下手为强。打击违法作乱者,顺便把人名正言顺派到地方去,以达到控制各方的目的。”
有人都给他们递上理由,好让他们能够名正言顺的解决掉为祸地方的人,更应该顺势为百姓们做些事,也要让国家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中央集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再不容易也要一步一步来,一点一点的达到目的。
“谁来?”刘邦想知道刘芜有好人选吗?
刘芜沉吟半晌道:“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