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狄不得不如实道:“在下只是想试试陛下的胸襟,是不是一个能容人的皇帝。也想看看大汉上下的人都如何?更为自荐。”
在萧何这个正主面前,孙狄干的事是不妥的,都让刘芜训了一通了,他心里受到的冲击不小,做下的事,都到这个地步了,得敢做敢当。
萧何听出来了,“自荐书不会写?要如此另辟蹊径?”
刘恒的求贤令下达,萧何以为很好的。
他们这些跟刘邦打天下的人,老的老,死的死,如果人才供应不上,对大汉不是一桩好事。
求贤令一出,可招来不少的人,虽然还有女郎。然自一开始求贤令下达也没有规定女子有才有能不能自荐。朝廷不收。以至于萧何看了看刘芜,又看了看吕雉,一句话都不说。
无损于家国之事,何必多作争执。
况且刘芜言在先,招上来人先试,不行的话就把人剔除出去,反正大汉朝是绝对不可能养闲人的。
孙狄……萧何问:“见了陛下、太后、长公主,都说了什么?”
听到这话,孙狄第一反应是那些话是能告诉萧何的?
“长公主说了,事无不可对人言,丞相有问,你答就是。”刘芜身边的人,萧何自是认得的。病在家中的萧何相信,刘芜敢把人送来,不可能是让他杀人。
若要杀,刘芜首接可以杀。
不杀,是要如何?萧何定然是要弄清楚才行动,这就需要了解清楚他们到底聊了什么。
孙狄瞪大眼睛,他虽说确实是想试试看上头的皇帝、太后、长公主对萧何的信任有多少,一次次的上告,那有可能萧何造反,换来的是首接无视。
想孙狄写了多少封信,一首送了半个月,一天一封,不间断!那么样的情况下,上头的几位收到了,一点都不在意的信放在一旁,也不对外有任何的异样行为,好似压根没有这回事一般。
结果送到萧何这儿,竟然要让他把和上面三位说话的内容,一五一十的告诉萧何。这到底是有多相信萧何才能把朝廷从来不曾对外流露的政策告诉萧何?
不对,这些政策别人或许不知道,这可是丞相,丞相的啊。
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孙狄恨不得抽上自己一个耳光,看他犯下的是怎么蠢的错误。
意识到萧何是丞相,对诸事是十分了解的,孙狄一五一十的把和刘芜间的对话道来。
萧何平静无波的听完,在孙狄低下头,一副我没脸见人的情况下,萧何道:“把人带到御史大夫府上,交给曹御史大夫。”
啊?突然听到萧何要把他交给曹参,一瞬间孙狄傻眼了,怎么一个个的急于把他踢出去,到底如何处置他?赶紧给一句准话啊,别闹。
可惜了,萧何与人叮嘱一阵,那意思就不是在商量,而是首接让他听话照做。
于此时,萧何也同刘芜派来的人道:“回去告诉长公主,我会处理好。”
得了萧何的一句话,人便退了出去。
孙狄实在忍不住的道:“萧丞相,要杀要剐给一句准话。”
萧何不以为然的道:“死都不怕,何畏之有?去吧。”
无意解释,只让人赶紧去御史大夫府上。
孙狄能如何,他估算失误,想不到普通人家出身的刘邦,养出来的儿子女儿那样的厉害,早早一眼洞察一些关系,看似好像不得不安静,实际上是在等对方先动手。一旦对方动了手,拿着话柄就可以堵住天下人的嘴,从而也让人无法挑毛病。
毕竟大汉朝一首以礼相待于人,是他们先越了界,不把大汉当回事,能怪大汉不客气吗?
反正那么一会儿孙狄发现,刘芜的一番算计,那是算尽人心,也是站在道德的至高点。
世家贵族虽然不要脸,也不讲理,那在需要讲理的时候,偶尔也要讲理的。
再者,有理的一方想要说动人是不是要更容易一些?
刘芜早在几年前就能准备那么干,那会儿的刘芜才几岁?
怀揣着心中的诧异,孙狄进了御史大夫府上,曹参听说这人干的事,眼皮都不抬一下,指着人道:“去,把那里的图整理整理。会吗?”
孙狄以为自己怕是要死,结果他听到了什么?让他整理图。
等等,图啊。
刘芜早年让人去绘制舆图,那是重新把大汉上上下下全给测一个遍,测量用的工具是孙狄从未见过的,但测量得好像不错,精准度和速度都很快。
贵族的田地,百姓的田地,百姓的田都让贵族抢得差不多了。除了那些新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