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个小混混都能得天下,还怕别人得不到天下?
怀揣此念的人太多。
人心之乱,吕雉那么些年太平日子过下来,以为真就太平了?
这一回的瘟疫,让吕雉见识到那些人一旦不要脸,不管不顾时会是何模样。
“好。”刘芜一人挑起整个重担,吕雉亦不愿意。
既然刘芜认为应该让刘恒赶紧挑起,那就去吧。
自此,刘芜领着刘恒进入军中,自上而下让将士们知道,这是大汉的皇帝,也是他们所忠的人。
他会秉承大汉建国之初,安民以卫天下,以令百姓安居乐业之任。
这话,刘恒听得整个人一颤,不由的握住了小拳头,感受到那份重担。
刘恒在军中,刘芜特意请了张良和曹参来一趟。
“曹丞相当年随爹一道征战沙场,其所攻城略地可匹敌于淮阴侯。是以其功和淮阴侯相差无几。论行军打仗之道,他也是十分精通。留侯更不用说,擅谋者,对军中之事知之甚详。正好在军中,就如今军中之势,让他们给陛下上一课。”只读书本上的知识难免有些遗漏,刘芜的意思明确,得让刘恒在军中见识了解后,再让人为他讲解。
“陛下要知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一句话终此一生陛下一定牢记。”刘芜提起那么一句早为人所知晓的话,然有多少人记在心上,那便未可知了。
刘恒重重点头。
听着曹参和张良对视一眼。张良的身体不太好,轻轻咳嗽起来。
曹参,他不年轻了。
眼前的刘恒还小,大汉天下何时才能让刘恒撑起,他们亦不知。
瘟疫事宜让他们都见识到那些人的心狠手辣,若有机会,那么一些人一定会想方设法对付那在他们看来最大的威胁,刘芜。
兵权,朝中的威望,刘芜是他们无法控制朝堂,甚至逼得他们不得不一次一次妥协的存在。
以前找不着机会,如今刘芜有孕。
怀胎十月的时间里,在他们看来是最好解决刘芜的时候。
甚至在以后,生产之际也会是。
所有人都明白那些人的心思,于此时何尝不是让他们拿不定主意,到底要如何才好。
他们拿不定的主意,刘芜来。
军权,刘芜定要交到刘恒手里。
小怎么了,当年刘芜也是小小年纪捏住军权在手。
刘恒聪明着,只要他得军中的认可,加之刘芜早有言在先,军中将士忠于的是大汉的皇帝,当初是刘邦,如今是刘恒。
对刘恒,军中本就有认同感。
洗脑这个事,刘芜不是第一天干,更不是第一回干成。
刘恒来到军中时,己然感受到军中上下的热情,知道军中将士们对他的态度。
此时张良和曹参一道来,随刘芜一道见识军中的规矩。
刘芜事无巨细的讲解,以令刘恒懂得军中的运转,张良和曹参不时的补充,刘恒认真听着,不时的停下,似在消化。
刘恒很少提问,但他那不时的让人停下来让他思考的动作,张良和曹参再次对视一眼。
他们盼着刘恒能够懂得。
只要学得懂,刘芜的兵权就能稳稳的落在刘恒的手里,那么一些人想对付刘芜的理由也将少了一个。当他们清楚对付刘芜也无法乱大汉时,刘芜会安全很多。
“陛下,接手兵权后,你处在这个皇帝位上会更危险。”刘芜提醒刘恒,张良……
危险也不用说得那样的明白,很有可能吓着人。
刘恒道:“皇帝当不好,国必亡者,本就危险,无关是否有兵权在手。”
听得刘芜忍俊不禁。“对,皇帝代表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也代表着万千重担,以及无数人有意取而代之。所以,有利有弊。”
“阿姐放心,我不怕。我能坐上这个位置,有你们相助,我会坐稳这个皇帝位。无论有多少刀光剑影,我不怕。”刘恒神情坚定,他这样的年纪,遇事能够稳得住,不慌,落在张良和曹参眼里,都流露出欣慰。
刘恒,怕是刘邦来瞧着都要感慨一句,他们老刘家还能再出那么一个人物?
从那以后,刘恒往军中去,不仅如此,刘恒召陈平入宫为他讲课。
陈平,和张良是截然不同的性子。
都以智谋而行于天下,张良擅用阳谋,陈平擅用阴谋。
刘恒传了陈平,与之而来,便开始在长安城内,接二连三的官员被参。
他们做下的丑事一桩一桩的被揭露出来,如贪赃枉法,如强占民